普利兹克奖中国首位得主王澍:设计不是为了消灭生活,更不是为了消灭文化

作为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建筑师,王澍像写诗一样在造房子。
 普利兹克奖中国首位得主王澍:设计不是为了消灭生活,更不是为了消灭文化
文章插图
在宁波博物馆,他用旧瓦片建成了山水画般外墙;
 普利兹克奖中国首位得主王澍:设计不是为了消灭生活,更不是为了消灭文化
文章插图
在富春山馆,他用山形的屋顶呼应了周围连绵的青山;
 普利兹克奖中国首位得主王澍:设计不是为了消灭生活,更不是为了消灭文化
文章插图
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他用合院式的布局留出了自然;
……
王澍用自己的建筑语言,向全世界的人重新诠释了中国文化。
而除了表达文化,同时作为建筑师与设计教育者的他,更关注中国建筑发展的未来。
王澍认为,城市之中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住宅,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但却隔绝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让我们失去了人与自然的连接。
因此,他主张重新利用砖、瓦、土、木等传统材料,唤醒我们的对“自然”的思考,让我们重新构建起自己的文化认同。
同时他也以自己的建筑作品,努力将我们的视线从建筑本身中解脱出来,让我们在走进建筑时,更多地关注整个场所的氛围与周围的环境,更加关注我们的“生活”。
对此,他在8年前发表发表普里兹克奖的获奖感言时,就提出了许多犀利的问题——
一直以来以工匠技艺为职业主体的建筑师,在今天如何生存?
在蔓延城市乡村的现代造城运动中,如果不大拆大建,城市建筑应该如何发展?
如果传统已经被拆为平地,新的城市建筑如何在废墟中接受历史和生活的记忆,重新建立文化身份的认同?
建筑学如何化解中国日渐加剧的城乡冲突?
面对这些问题,他一直在切身实践,并在设计与教育中寻找答案——“自然”与“生活”或许就是他的答案。
 普利兹克奖中国首位得主王澍:设计不是为了消灭生活,更不是为了消灭文化
文章插图
王澍
普利兹克建筑奖中国第一个获得者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01

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今天所有人都在讲设计,设计被讲得很高大上,设计和经济的联系也被讲得很高大上,然而设计的春天真的来了么?
我觉得当我们在谈论设计的时候,仍然需要思考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我们是为了什么而设计,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普利兹克奖中国首位得主王澍:设计不是为了消灭生活,更不是为了消灭文化
文章插图
这是上海的隆昌公寓。
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在现代的大上海,还有这么一处与“现代”二字格格不入的地方?为什么你们搞建筑的人,会对这样一个奇怪的地方感兴趣。
因为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生活。
隆昌公寓是中国在一个时代中,具有重要价值的生活的纪录。
它是以前上海老警察局关犯人的看守所,后来居民又住了进去。因为原本不是住宅,而是公共建筑,所以它有着特别宽大的走廊和楼梯。
也因此,当它变为住宅后,就出现了一个个极生动的生活的案例。
居民的加入让这里生长出了互动性很强的生活场景,而这也是我们现在住在互相隔绝的高楼大厦里,已经消失了很久的场景。
 普利兹克奖中国首位得主王澍:设计不是为了消灭生活,更不是为了消灭文化
文章插图
王澍在活动现场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来了——我们做设计,尤其做酷炫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消灭我们的生活吗?
现在全中国的城市都在做一项行动——就是拆除所谓城中村这一类一起生活的空间,变成那种“高大上”的高楼大厦。
 普利兹克奖中国首位得主王澍:设计不是为了消灭生活,更不是为了消灭文化
文章插图
杭州-瓜山新村
在这些将被拆除的空间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保有一点记忆的曾经的生活,而随着这些建筑的拆毁,留有记忆的空间都会消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