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婆婆:画下歇后语,留住民间智慧


典婆婆:画下歇后语,留住民间智慧
文章插图
典婆婆:画下歇后语,留住民间智慧
文章插图
典婆婆:画下歇后语,留住民间智慧
文章插图
典婆婆:画下歇后语,留住民间智慧
文章插图
典婆婆:画下歇后语,留住民间智慧
文章插图
前不久,一组画风清奇、脑洞大开的歇后语水墨漫画在网上走红。“背手看鸡窝—— 不简单(捡蛋)” “喇叭匠扬脖子—— 又起高调”…… 这些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真实而幽默,被画作者“典婆婆”配上浓浓中国味的水墨画汇集成歇后语专册《皮笑肉也笑》,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很多人在转发时留言感叹,如今早已难得一见的歇后语被典婆婆画出来,看着书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唤醒了埋藏在深处的记忆。
典婆婆真名陈典,她不但不是婆婆,还是一位年轻漂亮的成都妹子。陈典毕业于四川美院、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学院,因喜爱建筑与空间而学设计,因喜爱传统民俗而重拾画笔。近五年来,当她看到充满中国式幽默的歇后语逐渐被人们淡忘时,决心用画笔把这些民间智慧留住,将它们当作档案一样记录下来,“就算只有我一个人来做,我觉得都非常值得”。
压根儿没想过
以后会去画国画
1986年陈典出生在四川成都,由于父母离异,她从小一直跟着各种亲戚长大,“跟妈妈几年,跟爸爸几年,跟外婆几年,跟大姑妈几年…就这样穿插着吃百家饭长大,直到高中考进川美附中,离开成都。”在陈典的记忆里,家人对她很宽松,做什么事都比较自由,甚至她天生的左撇子也从来没有人要纠正,由着她保持这个习惯。
陈典印象很深,五六岁时的一天,偶然看到一本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书中的小人画得令她感到很新奇,便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一直看。看完她就照着临摹,结果大家都觉得她画的理发师剃头的画面“很像”。大受鼓舞的她开始“拜师”学画,老先生的画作伴随了她整个童年时光,中锋、侧锋、点染……种种技法绘成浓淡各异的水墨画,深深留在她的记忆里。升中学时,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带陈典去考川美附中,没想到一举考中。
读附中时,相当一段时间,陈典都属于默默学习波澜不惊的学生。突然有一天,她被老师点名表扬,画的人物速写也被展示出来,从那以后她便总往画室里跑。她记得那时还因为自己写的一篇英文诗歌被老师打了高分,常常一大早爬到楼顶上,迎着朝阳背单词。就这样,附中读了三年,她便提前一年得到了四川美院和中央美院的专业预录通知书。但因为提前一年参加高考,文化分数没有达到央美的要求,她去了四川美院,“我去考川美时非常轻松,没有一点包袱,早早画完了就在那坐着看旁边的人画。”后来,她考川美那张素描考卷还被选进“学院编纂的学生优秀考卷作品集”里。
陈典至今还记得,读附中时就经常在四川美院里看到各种大仙儿似的艺术家,“都是那种披头散发的,我就觉得将来靠画画为生太难了。”再加上那时候各种亲戚见了她就会说,“给我们画张画,以后你成名了,这画就值钱啦”,这让陈典感到莫名压力。“大家就觉得你必须变成张大千那样的” ,以至于她完全没有向往成为艺术家,“小时候上画画班、读附中的一半时间都在画画,觉得都画够了,压根儿没想过以后会去画国画。”
她早早打定主意去学设计,是因为上央美补习班时受到了很大触动,“那时候有三个老师都是学建筑的,天天给我们看各种建筑,我觉得很酷,就很想去做设计。”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就选了设计方向,毕业后去英国伦敦艺术大学读研究生,念的也是空间艺术。
一次毛遂自荐
突然从设计变成画画
天生左撇子的陈典感到自己逻辑感非常差,“要让我演讲什么的真是能要了老命”,让她庆幸的是形象思维还好,“跟人家交朋友还行,会比较有亲和力”。有件事她一想起来就特别想笑,“我刚去伦敦时,跟邻居聊天说起来她的导师是未来一年后我的导师,她就说你要不要试一下把你的作品集给导师先看一下。”如此这般,说好哪天几点到学校见面,陈典就抱着笔记本去见了她未来的MA老师,“那个老师是个小老头,挺好的,他说我给你五分钟,你给我讲一讲”。陈典一边给他翻看作品集,一边磕磕巴巴地讲了一通,出乎意料的是,“他说我可以给你offer,只要你英语能考过”。后来别人都羡慕她简直是遇见天上掉馅饼的好机会,她也感慨,“正好遇到对的人,但首先你的东西不是太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