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一万公里的公益之路,王锡山:我在几十个城市为患者做手术

(健康时报 采访人员 孔天骄)从北京出发到韶山、遵义、深圳、嘉兴 , 再分别返回北京 。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发起的“中国胃肠NOSES百场公益学术活动”行程已经超过1万公里 。
“总觉得还能多做点什么 , 新的技术就是要给患者带来切实的福祉的 。 ”王锡山说 。
超一万公里的公益之路,王锡山:我在几十个城市为患者做手术文章插图
【超一万公里的公益之路,王锡山:我在几十个城市为患者做手术】公益义诊现场 , 受访者供图
超1万公里的公益之路 “明年建党正好一百年 , 作为一名党员 , 我也想做点儿什么 。 ”王锡山教授在谈话中告诉健康时报采访人员 , “中国胃肠NOSES百场公益系列学术活动红色之旅”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结直肠肿瘤学院、中国NOSES联盟联合《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共同主办 。 10月31日韶山站活动为开端 , 持续至2021年7月1日 , 收官延安 。
“在这场公益学术活动中 , 不止是单纯义诊 , 我也想推动胃肠NOSES微创手术在我国外科领域的临床应用及规范实施 , 让更多基层医生足不出户就能学习胃肠NOSES手术最新理念和技术 , 带动各地市以及县域医院的胃肠外科诊疗水平 。 ”王锡山说 , 在这些巡回的过程中 , 同时也进行一些学术讲座、手术直播 , 为一些地区进行公益捐赠 , 包括书籍、医用物资如超声刀、腹腔化疗药物、肠内营养粉等 。
“比如一场为一位患者做手术 , 一百场就能为一百个患者做手术;义诊的时候 , 有的几十个 , 有的上百个 , 那么一百场或许将会有一万人享受到义诊 。 ”解决基层的眼前问题 , 与基层医生建立上下联动关系 , 解决“基层没病人 , 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恶性循环问题 。
王锡山希望 , 自己的这些与全国各地患者生命息息相关的梦想轨迹 , 可以一点点实现 。
NOSES手术为了患者而生 “过去很多人都认为 , 手术开膛破肚 , 是天经地义的 。 2007年 , 法国医生经阴道后穹窿将胆囊切除 , 这一手术完全颠覆了传统手术的观念 。 ”
王锡山告诉健康时报采访人员 , “如何让病人经过手术治疗后不受影响?作为结直肠领域的医生 , 我们也在思考 , 后来结合无疤理念与常规微创设备 , 产生了NOSES概念” 。
NOSES手术 , 也就是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手术术式 , 与传统的腹腔镜跟开腹手术相比 , 它具有明显的优势 , 可以说是针对结直肠肿瘤创新的一系列术式 , 被业界誉为微创中的微创 。
NOSES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最直观的改变是腹壁仅存留几处微小的切口疤痕 。
“但NOSES手术改变的不单纯是切口大小的问题” , 王锡山说 , 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后的第一主诉是疼痛 , 认为自己病情严重 , 造成了自我心理压力 。 但实际上 , 疼痛的产生是因为存在切口 , 皮肤疼痛感受体神经支配 , 刀口越大 , 疼痛越明显 。 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相比 , NOSES手术的优势是避免了辅助的取标本切口 , 所以创伤更小 。 创口小 , 疼痛更轻 , 显然会减少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 。 创口小腹壁功能障碍少 , 患者恢复起来也会更快 。
目前 , 可以开展NOSES术的组织器官主要涉及结直肠、胃、小肠、肝胆、泌尿及妇科肿瘤等 。 王锡山教授解释 , “一些小地方病例各不相同 , 赶上什么病例就做什么手术 , 不适合做NOSES手术的 , 我们就会用其他办法 。 ”
“曾经做NOSES手术的一位患者 , 从手术台下来就能下床走动;也有的患者术后唱歌 , 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案例 。 ”王锡山教授说 , “胃肠NOSES技术是中国医生的首创 , 是中国的 , 更是世界的 。 争取把NOSES技术成果翻译成韩语、日语、粤语、法语、俄语等 。 ”
手术中的每一刀都事关生命 “每一刀都非常重要 , 每一个手术动作都透射出医生的智慧 , 每一刀都与患者的命息息相关 。 ”伴随着手术室传来的声音 , 这是王锡山医生团队在“中国胃肠NOSES百场公益系列学术活动红色之旅”嘉兴站嘉兴二院进行的一场腹腔镜下直肠根治性切除术演示 。 现场演示过程中 , 王锡山不停地为基层医生讲解手术操作时的技巧与规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