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之年要来了:汽车智能化的难点、赛点和转折点


决胜之年要来了:汽车智能化的难点、赛点和转折点文章插图
投稿来源:连线Insight
在新能源汽车的角逐中 , 以“智能化”为赛点的下半场已经来临 。
近期 , 科大讯飞联合上汽成立星河智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其经营范围主要涵盖软件销售、软件开发、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智能车载设备销售等 。
这也意味着 , 智能语音识别正在进入汽车领域 。
汽车智能化发展到现在 , 各类的车展、云路演 , 上到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 , 下到各路汽车经销商 , 都把“智能化”挂在嘴边 。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经说过:“智能汽车上路行驶的时间比多数人预料得要更快 。 ”
各大车企的智能化方案已经走出了实验室 , 特斯拉和国内造车新势力的三大代表 , 蔚来、理想、小鹏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智能驾驶技术方案 。
一众传统汽车品牌 , 像比亚迪、吉利、上汽、广汽在汽车智能化上也都有布局 。
除了这些车企 , 互联网科技企业也已经磨刀霍霍 , 在他们看来 , 汽车智能市场规模很大 , 是一个诱人的流量入口 。
不过 , 回归现实 , 汽车智能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5G、云计算、大数据都具有较高的门槛 , 在具体的零部件上 , 还有各类的传感器和芯片 , 其种类之多也不单单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 更需要整个产业链的深度整合 。
一项智能技术、一枚零件可能集成了数十种研究成果 , 其中一部分零件甚至还处于依赖海外进口的阶段 。
例如前阵子引起广泛关注的汽车“缺芯”事件 , 就揭示了汽车产业真实的现状 , 在零部件上 , 车用元器、电容电阻、芯片等核心二级件和原材料 , 90%受制于海外;汽车电子方面 , 外资供应商占据了85%的份额 。
汽车智能化的发展 , 不仅需要承担产业升级的任务 , 还要实现汽车关键技术自研自产 。
无论是科技巨头 , 还是汽车巨头 , 都在寻求突破 , 并企图争夺到更多的市场 。
01
谁在抢滩汽车智能化市场?
自华为割售荣耀以来 , 华为造车的言论就甚嚣尘上 , 不过回顾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2019年的发言 , 已经明确了华为的重点本身并不是在汽车 。
徐直军表示 , “我们不会造车 , 但会通过技术来帮助客户造好车 。 ”
【决胜之年要来了:汽车智能化的难点、赛点和转折点】汽车智能化的市场有多大?
徐直军表示 , “未来汽车价值的构成70%不会在传统的车身、底盘上 , 而是在自动驾驶的软件 , 以及计算和连接的技术上 。 ”
摩根士丹利在一份自动驾驶产业报告中也提到 , 目前的整车价值中硬件价值占据了90% , 软件占据了10% , 未来整车价值硬件价值将下降到40% , 软件价值上升到40% , 内容价值增加到20% 。
今年2月 , 十一部委联合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 文件指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 。 2035-2050年 , 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简称、更加完善 。
中信证券也表示 , 2023-2025年科技公司主导的L4-L5商用车有望量产 , 2025-2030年 , 乘用车智能驾驶渗透率将会从50%提升到80% 。
这些数据表明 , 伴随乘用车智能化的渗透率不断提升 , 设备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 , 汽车的智能化已经演变成核心竞争力 , 谁能够掌握智能技术的制高点 , 谁就能占领更多市场 。
因此 , 国内外都已经掀起了汽车智能化的浪潮 。
车企中除了特斯拉和国内造车新势力 , 比亚迪、上汽、广汽、一汽等传统车企也已入局 , 即便如前些日子炮轰新能源汽车的丰田掌门人丰田章男 , 其执掌的丰田汽车在智能化的赛道 , 也并没有放弃探索 。
一众互联网科技企业也不甘落后 , 百度已经推出了Apollo智能驾驶汽车;阿里联合上汽、浦东张江高科推出智己汽车;腾讯通过日立制作所切入车联网、大数据这类后端智能平台;华为提供ICT技术赋能汽车升级 。 此外小米、滴滴、科大讯飞等已经涉足造车业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