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窄门》与《家》,看穿悲剧宿命,方知拯救女性唯有自我觉醒


通过《窄门》与《家》,看穿悲剧宿命,方知拯救女性唯有自我觉醒
文章插图
《家》最早连载于1931年,正是国内反封建斗争的高潮期,更是民主主义的觉醒期。
政治学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让国民的眼界更宽,推翻旧思想的意愿也更加强烈。这便是《窄门》和《家》的创作背景。
两部作品问世时间虽相差了近20余年,然而摒弃中西文化的差异不谈,思想内涵却极为相似。读者通过两部作品的女性角色,反映了腐旧思想对女性的戕害,从而引发社会共鸣,揭示了拯救女性唯有自我觉醒的深刻意义。
通过《窄门》与《家》,看穿悲剧宿命,方知拯救女性唯有自我觉醒
文章插图
《窄门》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纪德喜欢尝试多种风格的文学创作,从自传到小说,再到戏剧可谓信手拈来。然而纪德绝对是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比较有争议的作家之一。我认为,这是由他作品的风格决定的。纪德是一个很纠结的人,在他的作品中也处处体现着人性的矛盾,这一切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窄门》是纪德文学创作日趋走向成熟后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经常会有纪德本人的影子浮现,原生家庭对纪德的影响在《窄门》中得以充分体现。
通过《窄门》与《家》,看穿悲剧宿命,方知拯救女性唯有自我觉醒
文章插图
《家》的作者是中国作家巴金,原名李尧棠。1919年因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巴金开始逐步形成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1922年巴金发表了诗歌《被虐(待)者底哭声》,自此开启了他辉煌的文学创作生涯。
在巴金早期的作品中,洋溢着对自由民主的渴望以及对封建主义的深恶痛绝。《家》作为《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其时代背景正是“五四前后”,一个激烈动荡的历史时期,巴金将自己的主张和信仰全部倾注在了其中。可以说,《家》是对青年一代的精神洗礼。
通过《窄门》与《家》,看穿悲剧宿命,方知拯救女性唯有自我觉醒
文章插图
我将结合这两部风格截然不同的佳作,浅析两位女性角色:《窄门》中的阿丽莎和《家》中的鸣凤在作品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窄门》与《家》,看穿悲剧宿命,方知拯救女性唯有自我觉醒
文章插图
一个是开放时代的田园少女,一个是封建时代的家族婢女,看似不相关的两个人,却有着相似的命运,她们的死亡存在必然的因素,也有着潜在的内因。
①抑郁而终和誓死抗争,爱情是诱因
“你们要努力进窄门,因为宽门和阔路引向沉沦,进去的人很多;然而窄门和狭道却通向永生,只有少数人能找到。”—《窄门》
《窄门》的主人公杰罗姆与表姐阿丽莎青梅竹马,两个人彼此爱慕,他们的爱情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然而,阿丽莎因为亲眼目睹了母亲与人私奔、妹妹的婚姻寡淡无味之后,她生怕自己成为爱人通往天国“窄门”的阻碍,愈发将自己的精力投身于宗教信仰中。在纠结和压抑中,阿丽莎抑郁而终。
通过《窄门》与《家》,看穿悲剧宿命,方知拯救女性唯有自我觉醒
文章插图
“明天,所有人都有明天,然而在她的面前却横着一片黑暗,那一片,一片接连着一直到无穷的黑暗,在那里是没有明天的。”—《家》
《家》讲述了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高氏的腐朽和破败,觉慧作为家族的反叛青年,与家中女仆鸣凤相爱。两个年轻人彼此心悦,然而高老太爷却决定将鸣凤送给一个67岁的老头做小老婆。走投无路的鸣凤,选择投湖自尽,以死抗争命运的不公。
纵观阿丽莎和鸣凤,一念因爱起,一念因爱悲。是爱情给了她们生机,也是因为要守护这爱情的神圣,献祭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