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二:知行合一


陪伴你成长的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昨天
收录于话题#阳明心学课堂43个
本文字数:2363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三大核心观点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
其中 , “知行合一”的理念广为流传 , 深入人心 。
公元1509年 , 龙场悟道的后一年 , 阳明先生应当时贵州提学副使席书之邀 , 在贵阳书院讲学 。 在这一年 , 阳明先生首倡“知行合一” 。
阳明先生为何提出“知行合一”?
为什么“知难行易”?(这一点有悖于我们大多数人所认为的“知易行难”)
“知行合一”的“一”是什么?
关于“知行合一” , 我们有三个要点与大家分享:
知行本一
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二:知行合一
本文插图
阳明先生原文:
“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功夫 , 这一个功夫须着此两个字 , 方说得完全无弊病 。 ”“知”之真切笃实处 , 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 , 便是“知” 。 真知即所以为行 , 不行不足谓之知 。
阳明先生说 , 知行原是一个功夫 , 即知行本一 。 有怎样的知 , 就有怎样的行 。
有错知 , 就有错行 。
有浅知 , 就有浅行 。
有深知 , 就有深行 。
有真知 , 就有真行 。
没有真行 , 则说明也没有真知 。 通过一个人的行为 , 反过来可以知道这个人的认知水平 。 能够行出来的知才是真知 , 行不出来的都不是真知 。
比如 , 我们普通人都“知道”不应该说谎 , 知道孝养父母 , 知道忠诚担当 , 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些 。 事实上 , 这个“知道”只是停留在头脑里的知识 , 并非自己内心的真知 。
先以说谎为例 。 为什么明明知道不能说谎但仍然会说谎呢?因为 , 我们觉得与人交流要顾及自己的面子 , 也要顾及他人的感受 , 说实话会伤害他人 , 说假话则你好我好大家好 。
因此 , 我们内心深处的认知并非“不说谎” , 而是“说谎挺好 , 对自己好对他人也好” 。 既然心里认为“说谎挺好” , 外在的行为表现就是撒谎 , 这即是“知行本一”——有什么样的内心认知 , 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
再如 , 大家都知道忠诚于家庭 , 但是有些人仍然会婚内出轨 , 这是因为他们心底的深层认知是“人生苦短 , 及早行乐” 。
很多人都说这样一句话:“我听过很多大道理 , 但我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 ”其实 , 你之所以过不好这一生 , 就是因为你没有真正践行这些大道理 。 之所以未能践行大道理 , 是因为内心深处并不真正认可这些大道理 。 我们内心深处的错知错见 , 主宰我们的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模式 , 让我们经常立于危墙之下——“小我” , 是错误人生的根源 。
因而 , 任何时刻 , 我们都是处于知行合一的实践之中:我们内心深处不认同的信念 , 在行动上就行不出来;我们内心深处存在错知错见 , 所以才导致了错误行为 。
这些内心深处隐藏至深的错知错见、偏知偏见 , 被不明和贪欲所豢养、被小我所控制 。 正是这些不当知见 , 导致我们走上了人生歧途 。
所以 , 知行合一的本质即是知行本一 。
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二:知行合一
本文插图
错知则错行 , 浅知则浅行 , 深知则深行 , 正知则正行 。
中华经典、圣贤思想告诉我们的 , 是正知正行 。
知行合于
“天理良知”
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二:知行合一
本文插图
阳明先生年谱原文:
一曰“知行合一” , 盖亦《大易》所谓“知至至之 , 知终终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