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 四 )
所谓的代沟 , 是在为情感隔离找理由 。 没有代沟这回事儿 , “代沟”这个词可以废除了 , 因为它代表的是人在理解他人方面的懒惰 , 而不是事实 。 或者说 , 它是懒惰制造的事实 。 人性从有文字记录算起 , 并没有什么改变 。 所谓的代际差别 , 就算了吧 。
文章插图
让自己活得快乐、轻松 , 是所有父母能够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 因为这样的父母能使孩子敢于远走高飞 。
不要太多地用对和错、好和坏来判断孩子的言行 , 也不要让他用这样的眼光看待他所面对的人和事 。 世界上大多数事情是不好不坏的 , 或者说是处于黑和白之间的灰色 。 过于在乎对和错 , 是人格停留在4岁前的发育水平上的表现 , 也会使孩子的人格缺乏足够的灵活性 。
父母过于强调什么 , 往往会事与愿违 。
有个开玩笑的说法:医生的孩子容易生病 , 老师的孩子容易学习成绩不好 。 过度强调什么的时候 , 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独立意志 , 回避屈从权威所导致的屈辱感 , 潜意识里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努力 。 还有 , 父母的强调本身可能是反向形成 , 比如一个母亲反复跟青春期的儿子说要多交朋友 , 可能是害怕孩子多交朋友后抛弃自己;更“巧妙”的地方还在于:是我说的要你去交朋友 , 如果你真的去了 , 也是我主动要你去的 , 我“被”抛弃的感觉会减弱 。 所以 , 你对他交朋友的“鼓励” , 就变成了他宅在家里“陪你” 。
对孩子的某些错误 , 特别是经常犯的错误 , 不要立即做出反应 , 而要延迟反应 。 因为你的立即反应可能会使孩子对用这种方式调动你的情绪和行为成瘾 。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自己一发出刺激 , 对方立即就有反应 , 这是一件多么爽的事情啊 。
文章插图
把孩子都当成心理学上的存在 , 这就是所谓的心智化 。
生物学的存在 , 意味着他们需要水、食物和空气;心理学的存在 , 意味着他们需要爱、信任、自由、独立 , 和有一个自己可以说了算的人生 。
鲁迅说过 ,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 我们知道鲁迅是智慧而深沉的爱国者 , 他这样说是为了警醒国人 。 这句话改一改 , 就变成“我从来不忌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父母” , 这样说 , 是为了警醒父母 。
我这里说的父母不是我们的父母 , 而是作为父母的我们 。 我无意声讨我们的父母 , 我只是希望我们自己在“父母”这个角色上 , 能够阻止家族甚至民族的创伤向我们的下一代传递 。
精神分析的任务是:让所有孩子都不后悔来到这个世界 。
推荐阅读
- 孩子产生“回避型人格”怎么办?父母应尊重孩子,而不是互相伤害
- 过年,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收到三种礼物,确实挺让人为难的
- 有远见的父母,都舍不得让孩子“太听话”
- 史上最小的产妇,5岁生娃打破生育极限,现在他们母子怎么样了?
- 孩子依赖于动画,看这些父母如何斗智斗勇,让孩子主动关掉电视
- 打造高端育儿品质,五星级纸尿裤疯狂圈粉新生代父母
- 真假宫缩怎么区分?医生给你的判断方法,建议收藏
- 喜欢“出去浪”和“宅家里”的娃,十年后一目了然,父母别无所谓
- 孩子怕黑怎么办,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 “接生了一天全是男娃”,护士闲聊时一句话,令男孩父母心里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