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花翎,是清朝的贵族戴在帽子上的特殊的装饰品,由孔雀的尾羽制成,因此也被称为孔雀翎。花翎和顶戴与佩戴者的官阶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清代服饰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顶戴花翎制度。
此制度中花翎尤为特殊,因为在清代的列位功臣中,只有功勋卓越或恩宠有加者才可以得到皇帝赏赐的花翎,外任文职官员不赏花翎,而外任武臣也只有军功特别卓越者才能蒙恩受赏。因此,将花翎视为清代大臣顶在头顶的最高军功章也不为过。
''眼''越多,越尊贵
1、野鸡翎和孔雀翎
花翎或蓝翎通过一根翎管同顶珠相连,材质大多是白玉或翡翠,而顶珠的佩戴也有着严格的品级区分。按照清朝礼仪不同等级的官员所佩戴的顶珠也有材质上的区分。而如果不佩戴顶珠,则是没有品级的象征。如因犯法被革职的官员就需要将帽子上的顶珠摘下。
根据清朝的顶戴花翎制度规定,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拿到今天来说,最起码也得是厅级干部,或者是某师的师长,才可以佩戴花翎。而五品以下的官员就只能佩戴蓝翎。蓝翎通常用染成蓝色的鹖鸟的羽毛制作,又被称为''染蓝翎'',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野鸡翎子''。
花翎在当时是极其珍贵的装饰品,也是一种显示等级,昭明官位的标志。花翎和顶戴共同构成了清代的顶戴花翎制度。它既能表明身份,同时也是清朝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官职穿戴不同的服饰,大大有助于朝廷对于朝臣的管辖,也便于通过朝臣对物的崇拜上升到对国家的忠诚。
因此花翎既不能僭越本分乱戴,乱戴则有犯上之嫌,被赏赐以后又不可随意不戴,不戴则是有损皇家颜面。戴与不戴,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定,如果有违反者将受到相当严厉的处罚。
文章插图
而鹖羽蓝翎相较于花翎来说则没有那么珍贵,不过两者的性质是相同的,同样是为了昭明等级,赏赐军种。花翎分为一眼,二眼和三眼,三眼花翎最为珍贵。而蓝翎则无眼,六品以下的大员或者皇宫中的侍卫,以及有军功但是等级较低的军官均可佩戴。
晋代的徐广描述鹖鸟像是黑色的野鸡,来自上党郡,它的尾羽是上党郡贡给朝廷的贡品。《古禽经》也记载:''鹖冠,武士服之,象其勇也。''因此,将鹖羽蓝翎赏赐给军官和侍卫,也有嘉奖其英勇善战之意。
2、传说中的三眼花翎
之前提到花翎是五品大员及以上的官员才可以佩戴的装饰,而花翎则又分为一眼,二眼,和三眼。这里的''眼''并不是指官员帽顶佩戴的宝石,而是孔雀尾羽上的像眼睛一样的花纹。花翎的''眼''越多,其代表的身份地位也就越高。
《清史稿》记载:''凡孔雀翎,翎端三眼者,贝子戴之。二眼者,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之,一眼者,内大臣,一、二、三、四等的侍卫,前锋、护军各统领,参领,前锋侍卫,诸王府长史,散骑郎,二等护卫,均得戴之。''
文章插图
由此可见,即便是在皇室内部,对花翎的佩戴也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有资格佩戴花翎的贵族并不是像对于爵位的继承一样,凭借身份来继承花翎,而也有着相应的审核。他们必须在十岁的时候,经过官方的骑射考试,考核通过后才可以佩戴。
此外,除了在地位上有着严格的划分以外,对于佩戴者的出身也需要加以考量。在军中能够获得赏赐资格的各位军官,其出身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这上三旗,才有资格享用花翎。
小小花翎,大大魅力
1、臣戴王不戴
由于种种严苛的制度和考量规定,在清朝能够佩戴花翎的官员大臣可谓少之又少,而能佩戴尊贵的二眼甚至三眼的花翎,称其为人中龙凤也并不过分。然而这个范围却并不包括真正的皇室贵族,只能划在大臣之列,最高也只能划到贝子那里。
推荐阅读
- 马未都:乾隆年间的“月饼盒”,属于宫中珍品,一个价值一套房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一图读懂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Soul APP支持公益事业发展,尊重个体价值、传递人文关怀
- 《资治通鉴》中含金量最高的对话,价值千金
- 为什么齐白石“一只蜻蜓”价值690万? 专家: 放大30倍后再看!
- 齐白石小型张,精品中的精品,一枚价值千元以上
- 令人魅力大增的几款首饰,不仅设计特别,而且具有罕见的收藏价值
- 【文化讲堂】开讲啦!传统修身哲学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