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与天子共天下,到无人知晓!中国的世族大姓从何而来又去哪了?( 二 )


 从与天子共天下,到无人知晓!中国的世族大姓从何而来又去哪了?
文章插图
▲董仲舒画像
在地方上,除了地方长官由中央指任外,中央与地方的官员选任制度实行双轨制。地方政府辟署制度,简单来说即是地方政府自选僚属官员的制度。但当这种制度与地域关系发生结合,情况将会大大改变。由于郡国官署的官员由地方长官选任,因此他们会从自己的宗族中选择人员,逐渐在当地形成宗族性的控制。而在西汉中期以后,这种情况扩展为以联姻、交易关系为核心的地域性联盟,豪族已具有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体的身份(许倬云《西汉政权与社会势力的交互作用》)。
 从与天子共天下,到无人知晓!中国的世族大姓从何而来又去哪了?
文章插图
▲汉代豪族的兴起与汉武帝期间所实行的诸多政策有着不小的关系
这就造成一种现象:不同的地区由不同的地方势力联盟把控,形成一个个的利益团体。两汉交际之时,篡位的王莽在最初获得了许多西汉士族的支持,但在他试图推动新政将士族土地收归“王田”而进行再分配时,却遭到了士族的剧烈抵抗。在王莽统治末年,全国起兵的八十八个集团中,有五十六个是士族或大姓(余英时《东汉政权之创建与士族大姓之关系》)。仅仅经过西汉时期的发展,他们便已通过控制地方社会获得足够的利益与力量,对抗中央政府。
 从与天子共天下,到无人知晓!中国的世族大姓从何而来又去哪了?
文章插图
▲王莽被称作是“疑似穿越者的人”
比如最终获胜的光武帝刘秀受到了众多士族与豪族的支持,其中支持刘秀起家的上谷郡便“控弦万骑”(《后汉书·寇恂传》),而掌控这万骑精锐的是其太守耿况。在两汉交际之时,这种情况实际上相当普遍,仅上谷与渔阳二郡便为刘秀贡献出三万步骑,成为刘秀争夺天下的资本。试想一下,仅两郡太守便可拿出3万精锐兵马,并且供给其军需,士族的势力在当时到底有多么的强盛。
 从与天子共天下,到无人知晓!中国的世族大姓从何而来又去哪了?
文章插图
▲耿况之子耿弇乃是刘秀最大的功臣之一,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
与此同时,士族的强盛并不仅局限于地方。汉代的官员选任制度为察举制,察举制是一种举荐制度,由地方的长官、名士向中央政府举荐、选送人才。鉴于教育、交通以及考试制度设计等诸多因素,早期的汉朝政府无力举行科举选拔人才,因此察举制度有其合理之处。但当士族进入地方行政体系之后,他们会利用职务之便向中央行政体系输送本族、本集团的人员。这样一来,即便是中央行政体系也将被士族逐渐渗透。
 从与天子共天下,到无人知晓!中国的世族大姓从何而来又去哪了?
文章插图
这种情况直到东汉时期愈演愈烈,东汉的政治体系中充满着士族的身影,他们从地方行政体系跨入中央行政体系之中,成为了影响朝政的重要力量,从士族过渡到世族。便如那袁绍一族,在四世之中出了三位“三公”,门生遍及天下。这样的情况并非袁氏独有,在外戚集团中也相当高明显。由于世族控制着察举制度下中央行政体系的官员选任以及地方辟署制度下的僚属选任,因此当他们进入中央行政体系之后,对于地方的控制力甚至进一步强化,形成横亘于中央—地方庞大的政治集团。
 从与天子共天下,到无人知晓!中国的世族大姓从何而来又去哪了?
文章插图
▲袁绍的影视形象
从整个官僚体系的结构来看,汉代的辟署制度在西汉之时将地方豪族纳为了士族,豪族的士族化与士族的豪族化相互渗透,将整个官僚体系变成了豪族—士族的统治工具。在东汉时期,士族逐渐暴走,将汉朝拖入了深渊之中。东晋的门阀政治以及北朝关陇集团权力的内部更迭,本质上而言都是西汉时期地方政府辟署制度以及察举制度的衍生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