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禧元年,已经六十六岁的辛弃疾被重新任用,担任镇江知府戍守京口,一天他来到北固亭登高远眺遥看山河。回想四十三年来一路风雨坎坷,当年金戈铁马沙场秋点兵的热血男儿,如今到了连问“尚能饭否”的人都没有的地步,壮志一生的辛弃疾也不得不承认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无奈,自此这个大宋豪放派的词人也走到了人生末年,热血难冷却终究败给了时代。
文章插图
了却君王天下事
1140年辛弃疾出生在山东历城县,此时北宋已经灭亡十三年,中国北边的大片土地被金国占据,若按此来算辛弃疾的身份严格来说是金籍宋裔人,后来南宋朝廷在丞相史浩的推动下对北方沦陷区南下投奔人有了统一的称谓:归正人。从这三个字里我们可以察觉到一丝隐隐的敌意,而实际上自辛弃疾二十五岁正式在南宋为官开始,他后半生的际遇就是对这一尴尬身份的最好诠释。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自幼长在金国统治区的辛弃疾目睹同胞们的悲惨处境,不满金人的严苛压榨,趁着完颜亮大举南侵的机会在后方召集了两千余人,加入了轰轰烈烈的起义军阵列。
这一年辛弃疾二十一岁,他始终抱着中原正统的思想,一心想着能打败金人回到南宋的怀抱,为此他气血澎湃,谁挡杀谁,开启了短暂又惊人的开挂人生。
文章插图
当时和辛弃疾一起加入耿京抗金大旗的还有一个和尚义瑞,按道理说他有济世救民的觉悟怎么也算好汉一条,可尘缘未了的义瑞相较于在意民生名节更关注自己有没有肉吃,造反哪有卖主求荣换来财富更快,于是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他偷了帅印奔赴金营。
这可惹怒了当时身为掌书记的辛弃疾,这下不说抗金归宋,搞不好连脑袋都保不住了,义瑞小儿害我不浅!立下军令状的辛弃疾一人一马奋起直追,好在他拦住义瑞拿回帅印,用和尚的人头稳住了军心。
【身为“归正人”,大宋第一古惑仔的命运,是那个时代文人的悲剧】绍兴三十二年,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兵大举撤退,此时耿京率领的起义部队轰轰烈烈的已经发展到了十万余众,收复失地指日可待,辛弃疾奉命南下上表南宋商讨联合抗金事宜。却没想到这期间主帅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瓦解,眼看建功在望没想到被一个叛徒毁了。
义愤填膺的辛弃疾带着五十几人看似以卵击石的冲向几万人的金营,虏获大醉不醒的张安国押送建康,并顺带策反数万敌人,后来回忆这段时光,他在《鹧鸪天》里写道:“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风头无两名重一时的辛弃疾面见高宗时史书记载“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文章插图
达到人生高光时刻的辛弃疾终于迎来了转机,斩了张安国后高宗任他为江阴签判,从八品,文职,这一年辛弃疾二十三岁,离他了却君王天下事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栏杆拍遍,无人会
初入朝堂,踌躇满志的辛弃疾很快认识到了现实的残酷性,和想象中不同,朝廷似乎对于北伐之事并不是那么急切和热衷,丧失的土地和子民也不是非拿回来不可。
和陆游一样,辛弃疾一生都是坚定的主战派,他不同于一般空有牢骚却无才干的文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对他来说都是信手拈来的事儿。上任不久就向皇帝呈上《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式,提出富国强兵的具体规划。十论第九论里他道:“故古之人君,其信任大臣也,不间于谗说;其图绘大功也,不恤于小节”,然而讽刺的是碍于“归正人”的身份和主战派主张,他自嘲为“美芹”的《十论》皇帝确实不喜欢,四十三年的宦海生涯,他始终不被信任和重用,倒是成就了芹菜忧国忧民的美名。
推荐阅读
- 真实历史中的富弼:总能把天聊死的“大宋第一钢铁直男”
- 陇右都护府:大宋武功鼎盛的标志。大宋为何如此执着于开拓陇右?
- 大宋名臣录
- 她身为原配,却给小妾养儿子,一生无爱无性,临死却说了这么句话
- 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对北宋而言意味着什么,大宋朝廷危在旦夕
- 大宋皇帝赐给武松十万贯钱,折合人民币是多少?武松用来干啥了
-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大宋优待文人其实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抉择
- 起源于中国,它给美国带来《独立宣言》,曾令东南亚人俯身为奴
- 水浒传里,身为“梁山军师”的吴用自尽前才醒悟:宋江并不是老大
- 神话传说中,身为女娲娘娘后裔的她们,为何都不能平安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