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病论》里都有记载哪些“奇病”?

一.重身而瘖(子瘖)《素问·奇病论》说到:“人有重身 , 九月而瘠” , 系指孕妇妊娠九月而发生的瘖症 , 或称“子瘖” 。 然胎儿发育至九月之时 , 形体见大 , 压迫胞络之脉 , 令气血阻隔而不通 , 所以重身声瘖 , 较多见于妊娠九月之后 。 但于临床之中亦不可拘泥 , 妊娠之时有发为瘖者 , 亦有不瘖者 , 有九月而瘖者 , 亦有七八月而瘖者 。 此皆取决于胎儿发育状况的不同 , 故有所差异 。 一般说来 , 怀孕在七至九月之间发生声痖者 , 多考虑为“子瘖” , 至于六月之前发生者 , 多不属胎儿渐大压迫胞络之致 。 临床又当仔细分析病因 , 精于辨证 , 恰当论治 , 方不致误 。
《奇病论》里都有记载哪些“奇病”?文章插图
子瘖的病机如原文所论:“胞之脉络绝也……胞络者 , 系于肾 , 少阴之脉 , 贯肾系舌本 , 故不能言” 。 说明由于胎儿渐大 , 压迫胞络 , 以致胞络阻绝 , 肾脉不通而病 。 盖肾经系于舌本 , 舌乃音声之机 , 故舌不能言则为“瘖” 。 关于本病的治疗及预后 , 文中谓:“无治也 , 当十月复”强调指出了该病无须处理 , 待至胎儿分娩之后 , 其病自痊 。
二.疹筋本篇在有关“疹筋”的论述中云:“人有尺脉数甚 , 筋急而见……是人腹必急 , 白色黑色见 , 则病甚 。 ”说明此为筋脉拘急的一类病症 , 由于肾虚水亏 , 水不涵木 , 筋急拘挛 , 病当属寒 。 尺脉虽疾 , 乃为虚阳外越而致 , 必数大而无力 , 按之豁豁然空 。 所以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阳衰阴盛 , 肾病及肝 。 观其面色苍白或青黑 , 为一派阴寒内盛 , 真阳衰微之象 , 故预后不良 。 治疗此病 , 急当温里回阳 , 若以脉疾数为热 , 而误投寒凉 , 必致真阳败而难复 。
三.息积与伏梁肝之积名肥气 , 心之积名伏梁 , 脾之积名痞气 , 肺之积名息贲(积) , 肾之积名贲豚 , 称五脏积 。
五积的名称 , 除本篇所论之外 , 还散见于《素问·腹中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以及《灵枢·筋经》等篇 。 文中先后提及了伏梁、息积、肥气、贲豚等病名 , 至《难经·五十六难》中才补充了“痞气” , 从而确立了五脏积症 。
《奇病论》里都有记载哪些“奇病”?文章插图
“息积”与“伏梁”皆属于积聚一类的病候 。 息积的成因 , 缘由肺气阻滞 , 至“二三岁不已”而渐积所致 。 其主症可概括为“胁下满”(肺气不降);气逆喘促(肺气上逆);不妨于食(积不在胃)等 。 在治疗中 , 应严格遵循:“不可灸刺 , 积为导引服药 , 药不能独治也”的原则 。 即勿施以艾灸和针刺之法 , 当以导引疗法为先 , 通其积滞 , 再配合药物 , 调其气血 , 不可单纯用药 , 方能获得痊愈 。
伏梁的成因 , 系由风邪久留体内 , 邪气布散于大肠之外 , 而着于盲膜所致 。 故本篇指出:“此风根也 。其气滥于大肠 , 而著于盲” 。 伏梁的主症为:“人有身体髀股?皆肿 , 环脐而痛” , 指出下肢浮肿 , 绕脐而疼痛的特点 。 治疗之中 , 注意不可轻易切按或妄攻 , 若误治必伤正气 , 会导致小便不利 。 故原文说:“不可动之 , 动之为水溺涩之病也 。 ”
四.脾瘅原文:“有病口甘者 , 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 , 名曰脾瘅 。 夫五味入口 , 藏于胃 , 脾为之行其精气 , 津液在脾 , 故令人口甘也 , 此肥美之所发也 ,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 肥者令人内热 , 甘者令人中满 , 故其气上溢 , 转为消渴 。 治之以兰 , 除陈气也 。 ”
此文指出:口有甜味的症状 , 大多脾胃有湿热 , 根据《内经》这一理论 , 诊断十分可靠 , 脾瘅可转化为消渴 , 多以饮食厚味 , 湿浊蕴热所致 。 治以佩兰 , 气味芳香化浊醒神 , 这一说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