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龙》杂志:千载兰亭 百世典范( 三 )


书法字画|《龙》杂志:千载兰亭 百世典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清 乾隆皇帝《临兰亭序册》) 纵7.4厘米,横5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二、《兰亭序》的重要传本
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兰亭》传本甚多,而唐人与《兰亭》的时代较之后世更近,又曾亲睹原迹,故其时所摹搨、临仿之作与《兰亭》最为近似 。传世的唐代《兰亭》摹本大体可以分为两个体系,其一为墨迹摹写本系统,另一为刻本系统 。相较而言,刻本由于多次传拓等原因在笔法、墨韵、行气等方面不如墨迹摹写本清晰 。如元代奎章阁鉴书博士柯九思(一二九〇~一三四三)曾言:“今世学书者,但知守定武刻本之法,宁知茧纸龙跳虎卧之遗意哉?茧纸既不可复见,得见唐摹斯可矣 。唐摹世亦艰得,得保兹卷,胜世传石刻多矣 。当有精于赏鉴以吾言为然 。” 本文所取为墨迹摹写本系统 。现世所公论,摹搨本以传为唐代冯承素摹本为最善,临写本以传为褚遂良、虞世南的临本最佳 。传为冯承素的摹本收藏历唐、宋、元、明而至清宫,流传有绪 。卷前后有“神龙”半印二方,宋末元初著名鉴藏家郭天锡(一二二七~一三〇二)在该卷后跋文中考证该印为唐中宗李显之印,故其后亦称“神龙本” 。“神龙”印目前尚存疑议,待另行专题考证 。此卷本幅上并无冯承素押署,因卷后有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题记:“唐中宗朝冯承素奉勒摹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兰亭禊帖”,遂名为冯承素摹本 。此卷后纸有宋至明二十家题跋和观款,以及一百八十余方鉴藏印,从中可推知此卷宋高宗时秘藏于内府,宋理宗朝景定年间(一二六〇~一二六四)赏赐驸马都尉杨镇 。宋元交替时为郭天锡访得并珍藏 。明初入内府,有洪武内府“司印”(全印为“典礼纪察司印”)半印 。正统年间流出内府,为当时重臣杨士奇(一三六六~一四四四)庋藏 。嘉靖时,为湖州著名藏书家王济(一四七四~一五四〇)宝藏,后又为项元汴以五百五十金之重价收入囊中 。明末清初,经骨董商陈定之手辗转流入季寓庸家 。此后归入清内府,乾隆时重装,刻入“兰亭八柱”,列第三,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汪砢玉《珊瑚网》、吴其贞《书画记》,清卞永誉(一六五四~一七一二)《式古堂书画汇考》、顾复《平生壮观》、吴升《大观录》、阮元《石渠随笔》、《石渠宝笈·续编》等书均有著录 。此本为双勾廓填结合临写而成,极忠于原迹,毫芒转折,纤微备尽:运笔游丝牵连均细细摹出,若干笔画中飞白、破锋、叉笔、贼毫,甚至涂抹修改处,以及因原帖微损而有断笔处,亦依样摹出 。而几无勾勒描摹痕迹,自然生动,富有神彩 。故历来评者以为最为接近王羲之真迹 。如,至元三十年(一二九三),郭天锡购得此卷,惊喜万分,评之:“字法秀逸,墨彩艳发,奇丽超绝,动心骇目 。”并认为“此定是唐太宗朝供奉搨书人直弘文馆冯承素等奉圣旨于兰亭真迹上双钩所摹 。……真迹入昭陵,搨本中择其绝肖似者秘之内府,此本乃是,余皆分赐皇太子、诸王 。中宗是文皇帝孙,内殿所秘,信为最善本,宜切近真也 。” 无怪乎明末骨董商陈定曾以该本假冒真迹,高价售以当时吏部主事季庸寓 。可见,此本确是“宜切近真”!恩师徐邦达先生曾将此本细节考之文献:“本帖点划种种特点,与米芾所论苏太简家第二本相同的,计有:‘长’字的捺笔,钩回笔锋,虽不曾直至起笔处,但确有一钩回带;‘蹔’字中的‘足’字,‘转笔贼毫随之,于斫笔处贼毫直出其中’(均见《书史》),完全一样 。”并与其他各本进行比对:“此外还有好多字具特异之点,与一般墨本、石本不同的,如‘暮’字中间‘日’字末划与长划中部合并 。‘兰’字‘门’字的右旁,显然看出笔丝完全牵连……‘清流激湍’的‘激’字,中间原应是上‘白’下方,本帖确是如此未变 。其它各本大都改成一个‘身’字,显系临仿或翻摹伪讹所致 。‘和畅’的‘和’字,右口下方作二划成‘曰’样,相系当时草稿笔误,未予改正 。其它各本,有的以意改成一粗划,大为丑陋,亦有意作普通的口字,或又作一斜点,或在口中加一点 。……”并指出:“以上各种特点,我以为可能大都是保留原帖中的原样而仿摹下来,不能是凭空胡造的,所以它有一定的‘存真’的优点,高于传世各种其它摹刻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