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秦朝统一天下、功在千秋,为何会背上“天下苦秦久矣”的骂名

_原标题:秦朝统一天下、功在千秋 , 为何会背上“天下苦秦久矣”的骂名
秦朝|秦朝统一天下、功在千秋,为何会背上“天下苦秦久矣”的骂名】从后世角度来看 , 秦始皇一统天下和此后推行的一系列政策 , 的确称得上功在千秋 , 这也是近现代秦始皇风评逐渐好转的原因之一 。然而 , 对于当时的秦朝百姓而言 , 显然并非如此 , 尤其是严苛的秦法和繁重的劳役 , 搞的百姓怨声载道 , 再加上秦二世的胡作非为 , 以及士子阶层的推波助澜 , 自然就留下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印象 。
秦朝|秦朝统一天下、功在千秋,为何会背上“天下苦秦久矣”的骂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六国百姓对秦法本就抵触 , 秦二世在位期间秦法更为严厉
从现代出土的云梦秦简来看 , 《秦律》虽谈不上残暴 , 但绝对算的上严苛 , 其内容包含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 对百姓的衣食住行限制极为严格 , 这套律法秦国百姓早已适应 , 可山东六国的百姓短期内又如何接受 。再加上秦二世时期的强硬政策 , 自然导致了百姓们的反抗 。
秦朝|秦朝统一天下、功在千秋,为何会背上“天下苦秦久矣”的骂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 , 便开始采用法家治国理念 , 而法家讲究的就是一个“法、术、势” , 外在表现就是“法网严密、高效执行” , 即以完整的律法来确保国家的运转 。与山东六国不同的是 , 秦国早年为求生存发展 , 受西戎影响较大 , 文明程度相对较低 , 因此《秦律》得以在秦国迅速推行 , 并被广泛接纳 。
正是由于《秦律》在秦国的成功 , 导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 将其迅速向全国推广 。秦国百姓能够接受的秦法 , 却并不代表六国百姓就能接受 , 对于秦国百姓习以为常的事情 , 到了六国百姓眼里 , 就演变成了官府对自己的压榨和折磨 。正是由于这种不适 , 六国百姓落实秦法的执行力 , 根本不能与秦国百姓相比 , 然而秦法又是极为严厉的 , 一旦达不到朝廷的要求 , 按照秦律就必须予以严惩 , 百姓们岂能不怨声载道 。
秦朝|秦朝统一天下、功在千秋,为何会背上“天下苦秦久矣”的骂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要知道 , 由于没有配套的官僚选拔机制 , 而当时的知识普及率又相对较低 ,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本就面临着官员不足的问题 , 各地官员的能力本就参差不齐 , 他们只懂得机械的执行律法 , 又岂会去考虑百姓们的感受 。
尤其是秦二世时期 , 李斯为自保而上了一道《上书对二世》 , 本意是建议对官员加强监督 , 确保臣子能够竭尽全力履行职责 , 结果秦二世胡亥却将此直接变成了“绩效考核制” , 谁收的税多 , 那么谁就是好官;谁抓的犯人多 , 谁就是能吏 。如此一来 , 各级官员为了保住官位 , 便彻彻底底的变成了酷吏 , 结果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
秦朝|秦朝统一天下、功在千秋,为何会背上“天下苦秦久矣”的骂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根据《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的记载 , 蒯通曾对范阳县令说道 , “秦法重 , 足下为范阳令十年矣 , 杀人之父 , 孤人之子 , 断人之足 , 黥人之首 , 不可胜数” 。如此 , 民间怨气不断积累 , 而朝廷又毫不妥协持续高压 , 结果可想而知 。
大型工程太多 , 劳役太过频繁 , 六国百姓怨声载道
根据出土的云梦秦简来看 , 虽然秦朝的《徭律》和《戍律》相对较为合理 , 但也架不住朝廷持续开展大型基建工程 , 在那个生产手段相对落后的年代 , 骊山大墓、长城、灵渠、秦直道、西南栈道等工程无一不需要大量劳力 , 结果搞的百姓怨声载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