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秦朝统一天下、功在千秋,为何会背上“天下苦秦久矣”的骂名( 二 )


秦朝|秦朝统一天下、功在千秋,为何会背上“天下苦秦久矣”的骂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彼时 , 百姓饱经数百年战乱 , 急需要休养生息、恢复生产 , 秦国百姓早已适应了这种生活 , 对此或许并无怨言 , 但对于刚刚归附的六国百姓来说 , 这显然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 , 要知道 , 当时的百姓对于刚刚建立的秦朝 , 本就没有多少认同感 , 如此频繁的劳役 , 彻底将百姓们推向了朝廷的对立面 。
从后世角度来看 , 或许秦朝的很多大型工程都功在千秋 , 可对于生活在当时的百姓来说 , 这无疑是场灾难 。对于百姓来说 , 他们可不管你的这些工程有什么作用 , 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生活 , 你不让他过好日子 , 他又岂能不对朝廷怨声载道 。
秦朝|秦朝统一天下、功在千秋,为何会背上“天下苦秦久矣”的骂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在胡亥即位之后 , 秦国的大型工程非但没有减少 , 劳役情况反而更为严重 , 就连秦始皇时期都很少征发的“闾左”之人(秦以二十五家为一闾 , 贫者居住闾左 , 富者居于闾右 , 秦代指主要由雇农、佃农等构成的贫苦人民) , 秦二世时都开始大量征发 。
同时 , 秦始皇对待役夫尚算善待 , 秦二世胡亥则绝对是残暴无比 , 例如秦始皇骊山大墓修建完成之后 , 为防止泄密 , 胡亥下令将参与建造的工匠全部封死于皇陵之中;又如其命令全国各地向咸阳供应粮草 , 却不许押运人员不得动用所押运粮草 , 甚至不许食用咸阳周围三百里以内的任何粮食 。
秦朝|秦朝统一天下、功在千秋,为何会背上“天下苦秦久矣”的骂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纵观整个秦朝 , 大型工程不仅没有停歇 , 甚至同时开启多个 , 这对当时的百姓 , 尤其是六国百姓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而到了秦二世时 , 由于其在位期间的胡作非为 , 甚至连关中百姓都不再支持秦国 。
“焚诗书”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 , 汉朝时期朝廷的舆论导向
“焚书坑儒”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秦始皇身上的重大污点 , 事实上此事可分为“焚诗书”和“坑儒生”两部分 , 其中尤以“焚诗书”事件的影响最大 , 该事件几乎将整个士子阶层推到了朝廷的对立面 , 而这则是导致秦朝风评极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
秦朝|秦朝统一天下、功在千秋,为何会背上“天下苦秦久矣”的骂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焚诗书”事件 , 说到底其实是秦始皇尝试以怀柔手段实现文化统一失败后 , 采取的激烈手段 。周朝以来 , 由于天下长达数百年的分裂 ,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 , 各地早已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思想文化 , 例如“以法为教 , 以吏为师”的秦国法家文化、以儒家之礼为核心的齐鲁文化、粗犷豪迈的燕赵文化和浪漫奔放的楚文化 。
各地文化不仅差异极大 , 不同文化之间更是具有极强的排外性 , 甚至由此衍生出了极强的地域歧视现象 , 例如楚人被视为“蛮夷” , 秦国被视为“虎狼之国” 。思想文化的分裂 , 自然是不利于国家统一的 , 因此实现思想文化层面的统一 , 便势在必行 。
秦朝|秦朝统一天下、功在千秋,为何会背上“天下苦秦久矣”的骂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 也曾尝试以怀柔手段融合各地文化 , 不仅允许诸子百家和列国士子涌入咸阳 , 而且对不同文化采取了接纳包容的态度 , 例如黄老道家、阴阳家融合儒、法、道诸家的学说后提出的“五德始终说” , 又如秦始皇“大咸阳宫”规划体现出的“法天象地”的道家思想 , 再如秦始皇接纳齐鲁文化而进行的“泰山封禅” 。在秦国用人以精通律法者为主的情况下 , 秦始皇甚至设立了“博士”职位 , 以六国士子充任 , 准许其参政议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