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燕王朱棣8万兵马打败建文帝,他是怎么做到的?

由于明代靖难期间的史料缺失 , 又有后来明成祖修史时对自身的美化 , 以至靖难之役的真实情况 , 史学界也一直未能完全搞清楚 。
但是 , 有两点是可以明确的 。
第一 , 建文帝朱允炆绝非如网上流传的那般无能 。
朱元璋雄才大略 , 如无超人一等的识人用人之术 , 岂能在元末群雄中脱颖而出 , 定鼎天下 。
朱允炆能受其赏识 , 钦定为下一任帝国皇帝 , 必有过人之处 。
第二 , 燕王朱棣处于弱势却能取得最终胜利 , 很可能得到了明帝国其他势力的援助 。
中国及世界军事史上 , 不乏以少胜多的例子 , 但那多发生在某场战斗或战役之中 , 譬如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光武帝刘秀指挥的昆阳之战等等 。
而朱棣与朱允炆之间 , 打的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全面战争 , 双方比拼的是国力和兵力 。战争期间虽然朱棣胜多败少 , 但朱允炆一方却掌握着大明江山 , 几乎拥有无穷的战争潜力 , 磨也能将北军磨死 。
朱棣手中本钱保他割据一方可以 , 但若说要夺取天下 , 无疑是痴人说梦 , 所以朱棣很可能得到了其他势力的帮助 。
明朝|燕王朱棣8万兵马打败建文帝,他是怎么做到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朱棣起兵后 , 与建文帝的南京朝廷几番大战 , 先后有白沟河之战、济南之战、东昌之战等等 。
朱棣虽在这些战役中屡屡获胜 , 但直到起兵三年后 , 还仅据有北平、保定、永平区区三府之地 。
其根本原因在于朱棣手上兵力不足 , 每次战胜南军后的新取之地 , 往往只能放弃 。
实际上朱棣一直打的是游击战 , 一旦他兵力耗尽 , 南方朝廷就会泰山压顶般碾碎他 。
朱棣就这样坚持了三年之久 , 看似胜多败少 , 实是已至穷途末路 , 无他 , 北平三府产出毕竟有限 , 且战争旷日持久 , 此时三府之地已是民生凋敝 , 钱粮接近枯竭 。
成祖何等战略眼光 , 眼见此等状况 , 便知自家已至山穷水尽之境 。
在与军师姚广孝商量后 , 成祖认识到 , 此时别无他法 , 只有学那荆轲刺秦王 , 一往无前千里奔袭南京城 , 才有一线生机 。
这个精彩的瞬间 , 被永远记载在史册之上 。
明史《成祖本纪》:
当是时 , 王称兵三年矣 。亲战阵 , 冒矢石 , 以身先士卒 , 常乘胜逐北 , 然亦屡濒于危 。所克城邑 , 兵去旋复为朝胤廷守 , 仅据有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 。无何 , 中官被黜者来奔 , 具言京师空胤虚可取状 。王乃慨然曰:“频年用兵 , 何时已平?要当临江一决 , 不复返顾矣 。”
“要当临江一决 , 不复返顾矣” , 成祖这句誓言 , 当是选择孤注一掷 , 此去南京 , 要么登基为帝要么兵败身死 , 绝不再回北平 。
此等万丈豪情 , 天下就该朱棣来坐 。
1401年隆冬 , 朱棣率军南下 , 与朱允炆决一死战 。
此次南下 , 史料上语焉不详 , 但可以明确的是 , 朱棣北军并未直取南京 , 而是利用自身骑兵高机动力 , 先在山东、河北一带反复撕扯南军防线 。
南军多为步兵 , 面对北军骑兵 , 不断被迫疲于奔命 , 朱棣此战法 , 正是后来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将军所用之大规模运动战 , 在兵团运动中寻找战机 。
明成祖朱棣 , 实为不世出的军事统帅 , 四百年前 , 就无师自通兵团游击作战的真谛 , 并将其实际运用在战争之中 。
1402年3月 , 战机突现!
经前面三个月朱棣率军反复引诱调动南军主力 , 此时南军整体防御体系上终于暴露出一处弱点 。
安徽灵璧!
当然 , 灵璧虽然稍显薄弱 , 但对北军来讲 , 却依然是块硬骨头 。
朱棣深知 , 此后再不会有比灵璧更好的机会了 , 只要攻占灵璧 , 南军的防御体系就彻底瓦解 , 北军骑兵就能直趋南京城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