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唐代画家韩幹及其《牧马图》《照夜白》

马,中国古代绘画中最早出现的且高频率的几种动物形象之一。汉代画像砖及墓室壁画上的马,形体夸张,奔腾的动势大。魏晋的马常用红土色勾线,装饰墓室,既有线条的韵律感,又兼有色彩美,朴拙而古雅。不过这些早期画马杰作都出于无名氏之手。隋朝的展子虔、郑法士是画马名家,郑的画作没有流传到今天,展的马作不少,如《挟弹游骑图》《十马图》等,但今天也无从可见。我们只能从传为他的《游春图》里看到几匹马的形象,《游春图》原是一幅写湖光山色的山水画,游人和马匹不过作为点景,又因为原作幅面不大,所以一般读者很难从印刷品上看清楚马的神态,只有一个大体的形,难于欣赏。从画迹上说,真正流传到今天的画马杰作当推韩幹的《牧马图》和《照夜白》为早。唐代的马画名家很多,除韩幹外,还有他的老师曹霸,以及韦无忝、陈闳、裴宽、韦偃等等。但他们的作品今天大都无法见到。
 画家|唐代画家韩幹及其《牧马图》《照夜白》
文章插图
展子虔《游春图》
关于韩幹的身世,史籍记载不多,只知道他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在内廷供奉,做过太府寺丞,他的主要创作活动也在这个时期。关于他的籍贯说法也不一。晚唐《历代名画记》作者张彦远说他是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宋《宣和画谱》说他是长安人,还有的说他是蓝田人。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韩幹少年时代当过酒家的伙计,时常为店主送酒至老主顾家。一次,他去王维家收酒账,凑巧王维不在家,他一边等候,一边在地上随意勾划,以排遣时光。不一会儿,王维回来,一见他画的人像和鞍马,非常惊奇,大加赞赏,这位大诗人兼画家慷慨解囊,允诺每年资助韩幹一笔钱,让他专心学画,经过十几个寒暑的苦练,韩幹终于成为精于人物,尤擅鞍马的大画家。骤然一听,韩幹从一个酒店伙计变为一名画家,有点偶然,没有王维这个“伯乐”,韩幹也许不可能在绘画上取得如此的成就,但从另一方面说,没有韩幹对绘画的嗜好、没有后来十几年的努力,也不会能如此享誉画坛。
 画家|唐代画家韩幹及其《牧马图》《照夜白》
文章插图
韩幹《牧马图》
韩幹一生究竟画过多少幅马,已无从稽考。《宣和画谱》记载宋徽宗内府所藏韩幹的画马之作竟多至五十余件,可以想见,他创作的马图应当远不止于此数。后又几经改朝换代,书画损失不计其数,今天尚能见到、又被公认为韩幹的画马只有两幅:一为《牧马图》,在台湾;一为《照夜白》,在美国。照夜白和玉花驰等都是唐玄宗御厩中的名马,《照夜白》画面上只画了照夜白一匹马,嘴里横着黄金勒,缰绳拴在木桩上,照夜白仰首长鸣,四蹄蹬踏,似欲挣脱僵绳,不甘受人羁勒,的确画得相当传神,不愧为一匹名马。这很可能是韩幹直接写生得来的,有一个小故事可以佐证。还在韩幹不很有名的时候,陈闳已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青睐,有一回,玄宗要韩幹拜陈闳为师,韩不从,玄宗诘问他为什么不随陈闳学画马?韩幹回答道:“臣自有师,今陛下内厩马,皆臣之师也。”“师造化”是中国古代绘画思想很重要的一个观点,韩幹画马的成就正是这一观点形象化的体现。
 画家|唐代画家韩幹及其《牧马图》《照夜白》
文章插图
韩幹《照夜白》
《照夜白》写的是马的大动势。《牧马图》则不然,画中一匹深色的马和一匹白色的骏马并辔而行,踏着轻快的细步,自有一种安闲、平和的情趣。一马官骑在白马背上,右手牵着深色马的缰绳。深色马的形体结构,十分严谨、精确,尻部和下腹的弧形线条很有表现力,体积感强,腿部有弹性的线条出色地给人以强健的肌肉感,而四蹄的勾线尤见功力,纤而不弱,柔中含刚。从构图上看,深色的马也很突出、鲜明,它处于画面的主要部位,原肥体壮,滚瓜溜油神骏出众。毛色深枣红的(接近褐色),无一杂毛,嘴部与四蹄均呈白色,黑白比照,更见精神。马鞍也很讲究,图案是唐代流行的“番莲”纹样的异体,用色古朴,与马的深枣红毛色相配,显得分外和谐、舒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