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曾侯璵编钟出土,上面180字铭文,破解曾随两国是一个国家之谜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谜团,让无数专家和学者们倾其一生去研究和探索。比如,流传已久的“曾随之谜”,就让专家和学者争论不休,最后还是因为一件文物的出土,才破解了这一难解的谜团,究竟是什么重要的文物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编钟|曾侯璵编钟出土,上面180字铭文,破解曾随两国是一个国家之谜
文章插图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湖北随州,地处长江和淮河的交汇处,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文献中被称之为“汉东之国”。1978年,擂鼓墩战国早期曾侯乙墓的发现,让学界专家和学者们的目光再次聚集到了随州。可令人费解的是,随州是古代诸侯国随国的领地,但在曾侯乙墓中却出土了大量的曾国青铜器。2011年,在距离擂鼓台曾侯乙墓20公里的叶家山,考古专家们又发现了一处西周时期的曾国墓地,并根据器物上的铭文判定墓主人为曾侯谏,比曾侯乙要早500多年。与此同时,专家们再一次陷入了沉思,因为叶家山曾侯墓所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中也只有“曾”,始终不见“随”。
 编钟|曾侯璵编钟出土,上面180字铭文,破解曾随两国是一个国家之谜
文章插图
为何随国的领地没有“随器”,反而屡次出土“曾器”呢?另外,曾国在古代资料文献中又未有记载,究竟随国和曾国是什么关系呢 ?专家们疑惑不解,由此也就诞生了困扰学界的“曾随之谜”。谜团未解,让专家们寝食难安,直到2012年在随州文峰塔又再次发现了一处曾侯墓地,才让“曾随之谜”的答案开始慢慢浮出水面……
 编钟|曾侯璵编钟出土,上面180字铭文,破解曾随两国是一个国家之谜
文章插图
这年6月,文峰塔附近的民房准备拆迁扩建,于是考古专家们就在新房动工之前,对该区域进行一番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因为早在前些年文峰塔就发现过几座古墓。专家们经过大半个月的忙碌,竟然还真的发现了一处古墓群,而且初步估计约有60余座墓葬。为了对古墓群进行保护,专家们又继续进行了保护性的发掘,最后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如青铜戈,青铜壶和青铜鼎等随葬品,并根据青铜器上的铭文判定,该古墓群为战国早期曾侯墓地,并和曾侯乙墓的年代相近。
 编钟|曾侯璵编钟出土,上面180字铭文,破解曾随两国是一个国家之谜
文章插图
在文峰塔曾侯墓出土众多的青铜器中,一件体型硕大的甬钟引起专家们的注意。经过测量,该甬钟高112.6厘米,重142.7公斤,最关键的是甬钟上还刻有180多个铭文,而铭文的内容,则对破解“曾随之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专家们经过深入的研究,确定此器物的铭文记载的是春秋时期吴楚之间的战争,以及曾国对楚王的庇护,后来楚王将楚国占有的曾国土地都还给了曾国。而这件事情也在《史记》和《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得到了印证,即公元前506年,吴国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昭王逃亡至随国避难,并受到随国国君的保护。
 编钟|曾侯璵编钟出土,上面180字铭文,破解曾随两国是一个国家之谜
文章插图
另外铭文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唯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璵曰,伯适上通,左右文武……王遣命南宫,营宅纳土,君庇淮夷……”。意思就是,主人公曾侯璵说,自己的先辈南宫伯适,曾辅佐文万和武王有功,被分封到南方建造城池。由此可见,曾国就分封在如今的随州地界,综合史料文献的记载,以及对曾侯璵编钟的铭文分析,专家们得出了最终的结论,曾国即随国,随国即曾国。为何会出现“一国两名”,小编觉得是撰写史料文献的作者,为了和当时鲁国境内几个叫做“曾”的国家区分,就将其记为了“随”,而曾国自己当然称自己为“曾”,因此出土的所有青铜器具上都是“曾”,而不见“随”。
 编钟|曾侯璵编钟出土,上面180字铭文,破解曾随两国是一个国家之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