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受冷待,爸妈却认为“不必理会”,视而不见真的对吗

编辑:扈正雅
审核:贝贝豆
前段时间偶然被一部历时十二年拍摄成的纪录片中的教育方式惊叹到了——
片中一个小女孩在幼儿园里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 甚至一度受到了同学的冷对待 , 上了一学期 , 孩子在幼儿园却总是独来独往 , 没有一个朋友 。
老师看到这种情况 , 也不免为孩子的性格担忧 , 害怕长此以往孩子受欺负 , 受到同学之间的冷暴力 , 于是绞尽脑汁帮助她能够融入集体 。
然而 , 当老师和家长倾诉了孩子的问题后 , 孩子的爸妈却认为“不必理会” , 这让从教数十年的老师很愕然 , 难不成这对父母是不重视孩子的性格培养吗?
孩子在幼儿园受冷待,爸妈却认为“不必理会”,视而不见真的对吗文章插图
有种养娃方式叫“视而不见” , 专家解读:自由成长并非坏事在家长心目中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是一百分孩子?

  • 听话懂事不淘气?
  • 低调合群不惹事?
  • 亦或是能遵循父母划定的规则安分守己的孩子?
在诸多的育儿方式中 , 无论是榜样教育、言传身教、还是棍棒教育 , 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理由和说辞 , 但存在即为合理 , 通过上文的案例 , 我们就又见到了一种新的育儿观念——“视而不见”式育儿 。
很显然 , 纪录片中小女孩的父母并没有想要插手孩子的“不合群”事件 , 甚至于他们是支持孩子“不合群”的 。
孩子在幼儿园受冷待,爸妈却认为“不必理会”,视而不见真的对吗文章插图
儿童心理专家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人 , 与喜欢的人相处十分愉快 , 而抗拒和不喜欢的人相处也是本能所致 。
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 , 绝大多数孩子是能够独立思考“需不需要与人交朋友”和“如何与人交朋友”等问题的 , 他们需要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 , “不合群”很可能只是暂时情况 , 通过孩子本身对行为能力的修正是可以在必要时改变社交模式的 。
因此 , 案例中父母看似荒唐的逻辑 , 其实很好地照顾了孩子的需求 , 在父母看来 , 自家孩子只是性格内向 , 并没有性格劣势 , 交友的抉择权 , 他们更愿意交给孩子自己和时间来把控 。
也就是说 ,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 , 有时候可以不必过于约束孩子的自我成长 , 可以视而不见孩子的“反常行为” , 让孩子自己抉择 , 但这一切都要基于父母对孩子绝对了解 , 基于孩子心理不存在隐患 。
孩子在幼儿园受冷待,爸妈却认为“不必理会”,视而不见真的对吗文章插图
为什么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内向担忧不已?不合群真的错在孩子吗?电影《芳华》中的女主角何小萍 , 因为身世、家境和性格 , 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融入对她抱有偏见的集体 。 而被称为“活雷锋”的好人刘峰 , 本该是一个人人称赞学习的人物 , 却因为自身诸多的优良品质 , 反而遭到了其他人的嫉妒和排斥 。
任何一个人 ,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 , 想要在集体中顺利生存 , 就得摒弃掉自己鲜活的特色 , 跟其他人一样“随大流” , 既不能过于耀眼 , 也不能过于不堪 。
有相关研究报告显示 , 往往看似性格孤僻的孩子 , 脑瓜里其实藏着很多想法 , 孩子小时候的孤僻表现 , 其实是一种聪明的信号反馈 。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为了“合群”而努力 , 那可就会放弃自身的一些优势 , 去被迫遵循父母的意愿 , 那么变得平庸将是必然结果 ,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放弃了本可以出类拔萃的“天赋” 。
孩子在幼儿园受冷待,爸妈却认为“不必理会”,视而不见真的对吗文章插图
“视而不见”式育儿法则有三大法门 , 父母要牢记于心①对能掌控的事情“视而不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