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想聊聊诗人王勃。初唐四杰里,王勃生的最晚,死的最早,短短26岁就走完了他的一生。
文章插图
如果用四个字形容王勃,那就是“天妒英才”。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聊王勃人生的“三急”:1)王勃的“第一急”,急于求取功名2)王勃的“第二急”,急于获得升迁3)王勃的“第三急”,急于自暴自弃一、王勃的家庭背景如果王勃资质平庸,那恐怕他也不会活的那么辛苦,可恰恰王勃是个天才。《旧唐书》记载:“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在古代,会背《四书》、《五经》对读书人来说,也不是什么难的事情。问题是小王勃已经可以自己写文章了。
文章插图
这个王家第三代让家族看到了复兴的希望,可如何才能复兴家族呢?于是家族给天才的目标就是:求取功名,这也是王勃的第一急。才华和聪明当然更容易求取功名,但求取功名是不是王勃的热爱和追求?我们没法去问王勃,但至少从结果来看,这条路并不适合王勃。有人说王勃才华那么高,考取功名还不容易吗?不,王勃走了一条更快捷的路。当时要当官,要么靠科举,要么靠推荐。王勃14岁的时候正好刚升任右相的刘祥道巡行关内,到了王勃老家,王勃家在当地也有些资源,于是王勃就上书给右相,就有了那篇《上刘右相书》,文章分别从军事、政治、经济、用人制度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整篇文章横贯古今,气势宏大,激情澎湃。居然还毫不留情地喷了刘右相,说“此君侯之未谕”,还喷了四次。刘祥道乍一看觉得文采不错啊,一问,这谁写的?回说,王勃,14岁。刘祥道一看不得了,文章如此老练竟然出自一个少年之手,赶快把王勃找来见了一面。见完面更不得了,说:“此神童也,因加表荐”。第二年,15岁的小王勃就已经官拜七品的朝散郎了(想想长安十二时辰,李必也只有八品),可朝散郎是个清职,和王勃的目标相去甚远。于是王勃再接再厉,他相信找人引荐才是升官的快速通道,反而不去走正常科举的道路。于是又写了《上皇甫常伯启》,希望得到皇甫常伯的赏识。果然,皇甫常伯看中王勃的文采,又让王勃写《乾元殿颂》,这其实就是华丽的骈文,也就是后来初唐四杰厌恶的文章,虽然不能说是拍马屁的文章,但基本也是让皇帝开心的文章。类似这样奉承的文章,王勃还写了不少,这显然和我们熟知的王勃不同。但从中也可以看出,王勃入仕的愿望有多么迫切。但这也为他后来的遭遇埋下了祸根。天才都习惯于快速站上山头,不习惯于长久在山路上摸索。二、王勃是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文章插图
对一个天才来说,真正的考验不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呼风唤雨,信手拈来,而是在一个不擅长的领域能否面对真正的困难。三、王勃过早地自暴自弃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王勃任职沛王府考论》《王勃与魏晋风度》- END -
推荐阅读
- 罗素:对平庸的崇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恶之一
-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对中国疆域贡献最大的一个朝代,却不被后世所喜欢,惹易中天大骂
- 《国宝级天才》《这是一道送分题》《爽文女主她不想爆红》
- 他写一篇96字奇文,全文都是一个读音,网友:能读顺的人都是天才
- 十六岁考上清华的天才,却爱上好朋友的妻子,钟情一人且终身未娶!
- 封神榜他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一家四口肉身成圣,还统领十万天兵!
- 世界需要正直而勇敢的天才,吗?
- 做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要认清自己,后半生才能活得明白
- 人性最大的善,是不让别人为难~经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