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2年开始 , 中华书局开始对外发布《四部备要》“第一集”预约;1923年 , 发布第“第二集”预约 。到1926年 , 《四部备要》全部开始预约订购 。所有预约也全部额满 , 各地的订购需求仍然源源不断 。中华书局在读者的强烈要求之下 , 开始多次重辑重印 , 并开展分部、拆分预订、单套零售等多种销售方式 , 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读者 。至1936年时 , 《四部备要》整体上已经重印了6次之多 。
就在中华书局以“聚珍仿宋版”印制《四库备要》 , 总体工作非常繁重且相关人员与机构均超负荷运转之际 , 社会各界慕名而来 , 要求以“聚珍仿宋版”印制各类印刷品(名片、贺卡等)、读物、著述、文集者也是络绎不绝 。中华书局“聚珍仿宋部”一时门庭若市 , 工作人员则已显疲累之态 , 接件印制周期往往一再延后 , 一拖再拖 。即便登门求印者 , 乃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著名学者王国维 , 也概莫能外 。
“聚珍仿宋版”屹立不倒
在巨量的印制任务与多次重辑调版的工作压力之下 , 丁辅之仍然一丝不苟、尽善尽美地维系着“聚珍仿宋版”这块金字招牌的权威性 。与此同时 , 他非常看重“聚珍仿宋版”的知识产权 , 乃至《四部备要》的版权页面上 , 都印有“丁辅之监造”的字样 。
随着《四部备要》丛书的风行于世 , 用“聚珍仿宋版”印制的书籍品类日益增多 , 早已不再局限于《四部备要》丛书本身 , 诸如《十三经注疏》《四史》《二十四史》《相台五经》《文选李善注》等传统经典 , “唐宋八大家”的文集、唐宋诗文名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集也于1924年以“聚珍仿宋版”印制后隆重推出 。
与此同时 , 一些社会名流也纷纷以“聚珍仿宋版”印制个人文集为时尚 , 如梁启超的文集《饮冰室全集》八十册一套的“大部头” , 即是在1926年以“聚珍仿宋版”印制发行的;又如1932年张謇的文集《张季子九录》 , 也是以“聚珍仿宋版”印制推出 , 其子张怡祖于扉页题写了书名之后 , 又于后页郑重地题写了“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印”的字样 , 充分说明了社会名流对以“聚珍仿宋版”印制文集的重视与喜爱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中华书局印行的书籍中 , 有的就直接在封面签条上印有“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印”字样 , 以此招徕读者的注意 。
随着《四部备要》的持续十余年不断重辑重印 , “聚珍仿宋版”的风靡有力推动着“仿宋体”这一字体的风行 。上个世纪初二三十年间的字体设计与制作经验之积淀 , 以及在这一历程中逐渐培育并稳定下来的读者视觉习惯 , 使得“仿宋体”的字体类型风行中国 , 这已成为无可争辩、无须赘言的事实 。
1949年 , 身患眼疾多年的丁辅之逝世 。丁辅之逝世之后近半个世纪间 , 丁氏兄弟创制的“聚珍仿宋版”使用频次逐渐减少 , 最终基本停用 。因这一活字排印版式 , 大多适用于线装竖排繁体(正体)字书籍 , 而1949年之后的中国国内印书行业 , 已不具备这样的市场需求 。
如今 ,“仿宋体”因其字体的端庄美观 , 还经常被使用于印制“红头文件”的正文内容 。政府文件与公文 , 在中国国内一直套用固定的字体与格式——标题字体为“宋体字” , 正文内容为“仿宋体” 。这一套固定模式 , 至今没有大的改动 , “仿宋体”依旧在国家公共领域中 , 扮演着重要角色 , 有着独特地位 。也正因为如此 , 由“仿宋欧体字”与“聚珍仿宋版”的创制所肇始的 , “仿宋体”在中国国内的流行度与影响力 , 实在是不可低估 。文并供图/肖伊绯
推荐阅读
- 俄罗斯美女的书法作品,自叹不如
- 现在学书法专业的学生,有前途吗?老师有话说
- 宋小宝书法被网友盛赞,潇洒飘逸,深得赵本山精髓,专家:江湖体
- 蒋介石4个“把兄弟”的书法,您会给出什么评价?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许雄志书法作品欣赏
- 快赏齐白石书法
- 李梓萌书法,俊逸潇洒,端庄大气,写的太漂亮了
- 古代科举状元的书法作品
- 26位清朝“状元”书法精品欣赏
- 书法落款的细节,可以判定一个人的书法水准,看你有没有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