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朱林:20年行走成都 看见温暖 也洞见内心( 三 )


朱林总能看到在废墟上玩得很开心的小孩子,他后来发现,如果问到他们“开学回不回老家”?往往一提到这个,他们就会沉默无语,从小孩子眼里、脸上所流露出的表情,他能明显感到孩子们特别舍不得离开父母。
有一个夏天,朱林看见两个小朋友在废墟上玩砖头瓦块,玩得特别投入。他站在那看了一会儿才发现他俩在修一个房子,而且不像一般小朋友玩过家家那样修一个玩具似的房子,他俩是纯粹想修一间完整的、能容纳他俩在里头住的房子。整整三个小时过去,朱林看到他俩差不多把房子算是修成了,“他们用烂了的凉席搭了一个顶棚,还用废墟上的布料在里面铺了一个床铺,结果两个小朋友睡进去了,在里头躺着,安安静静享受着,一脸的满足”。朱林走过去问他俩啥时候搬来的?结果有个小朋友一开口就说,“来成都搬了9次家”;另一个小朋友说,“我都记不清楚我们搬了多少次家”。
一摸到那个温暖的草药水,就觉得人家把你当成自家兄弟了
行走|朱林:20年行走成都 看见温暖 也洞见内心】朱林出去拍摄,几乎每次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他身上似乎有一种魔力,能迅速取得那些居住者的信任。问他有什么秘籍时朱林笑言,“首先要虚拟一个很恰当的身份,再一个就是要真正对他们的生活感兴趣”。有时朱林看到他们正在干拉钢筋、和水泥的力气活,他会很大方地把相机顺手交给站在一旁的人,自己上手去试试轻重。“他们就觉得这个人很有趣,把那么贵重的东西交给我,会觉得你看得上他们,同时也就产生了信任。有时还主动说‘你帮我拍一张’。下次再去老远就主动打招呼,看见我不拍照的时候就过来一起很开心地聊天。”
时间久了,朱林背的书包变得越来越沉,里面装了沉甸甸的照片。都是他帮着照完相再洗出来,下次去时再带上准备送给那些打工人的。让他无奈的是,送不出去的照片越积越多,“等不及收到照片,他们往往已经搬家了”。照片的主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寻找起来非常困难。在和这些农民工接触的过程中,朱林能明显感受到他们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不一样。他不断被一种温暖和善良感染着,就像徐徐地被一股温泉滋润着一样。每当这时,也更加坚定他继续拍下去的决心。
朱林印象很深的是,有一个捡拾垃圾的母亲,就凭着微薄的收入不仅供养出来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还考取了第二外国语学院,拿到了全额奖学金。有一次聊天时,邻居们强烈要求看看她的女儿,“那个母亲拿出手机给大家看她女儿的照片,可是当看到邻居们那种极度羡慕的目光,她怕伤害到别人,马上收起手机关照起别人家的小孩”。目睹这一幕的朱林心里一动,“她那种内心的柔软,我看了特别感动”。
有一年端午节朱林照例出门拍照。没想到刚到一个老地方,一个大哥从家里打了一盆水过来招呼他,“兄弟你累了,来洗把脸”。他这才反应过来,南方老百姓过端午时要用一些草药熬成汤,然后用它洗脸,用以祈福祛病。朱林低头一看,一只破旧的洗脸盆,边沿已经用成灰色,破破烂烂的,里面盛了熬好的草药水。他知道那家人平日以捡收垃圾为生,洗不洗?怔了一秒钟朱林伸出了手,“我一摸到那个温暖的水,哎哟,心都暖了,就觉得人家把你当成自家兄弟了”。
越来越打动朱林的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他们的那种坚强,那种勇气,那种温情。“他们常常在逼仄的空间,创造出一种奇迹,就像墙砖缝里长出来的野草,生命力特别顽强”。
“米拍”平台的总监王强说起过,看朱林的作品,“里头有一种比较多元,比较有厚度的节奏”。他印象最深的是那张在田埂边竖立着红绿灯的照片:农田还来不及收,公路已经修好,红绿灯都已经栽上,亮闪闪的夹在中间。
在朱林看来,他拍摄这个红绿灯时,“一边是农民的飞地,一边是通往城市的公路”。他当时还意识到一种现实的警示意味,“农村的人口到了城市以后,他应该遵守城市里的交通法规,我拍它实际上是一种警醒,一种开启,一种观念。但是拿来隐藏在艺术里头,让人们更加自主思考到这个东西,有一种柔软在里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