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朱林:20年行走成都 看见温暖 也洞见内心


 行走|朱林:20年行走成都 看见温暖 也洞见内心
文章插图
 行走|朱林:20年行走成都 看见温暖 也洞见内心
文章插图
 行走|朱林:20年行走成都 看见温暖 也洞见内心
文章插图
 行走|朱林:20年行走成都 看见温暖 也洞见内心
文章插图
 行走|朱林:20年行走成都 看见温暖 也洞见内心
文章插图
 行走|朱林:20年行走成都 看见温暖 也洞见内心
文章插图
 行走|朱林:20年行走成都 看见温暖 也洞见内心
文章插图
艺术家朱林没有想到,他的摄影个展《洞见·现场》在成都当代影像馆甫一露面,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很多人在那一幅幅以田野调查式拍摄的作品面前驻足良久,有人若有所思,有人流下眼泪。
朱林祖籍阿坝州松潘县,当过工人,后来成为教师、警察。无论命运如何转变,朱林对摄影的痴迷,从少年到白头都不曾改变。20多年来,朱林一个人游荡在“非城非乡”地带,忠实记录了成都这座内陆城市,在这个时代的蜕变过程,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它的前世今生。多年来沉浸其间,朱林最深切的感受是,“我不是简单地观察和拍摄,而是在和自己对话”。
开着大货车拉煤 依然随身带着速写本
在著名摄影家陈锦眼里,朱林特别擅长讲故事,“他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讲过去、讲现在,直击人心”。朋友桑清记得,二十年前与朱林刚认识的时候,“他就自驾,摄影、绘画,能写能拍能开车能修车”。在他看来,朱林的镜头反复游走在无人之处,像修行一样下足了功夫,终以坚忍达成了“十年磨一剑,今日露锋芒”。
朱林说话语速不快,克制而冷静。但最近这段时间,每每说起摄影展的故事,他内心常常激动不已,甚至觉得每天都是被那些充满感慨的留言在推着走。署名为丁海燕的观后感令人印象深刻,她说,自己看展时仿佛站在了废墟边缘,闻到两位异族妇女劳作后吸烟飘来的烟味,她甚至有些惭愧,“同为女人,我们还有必要为口红色号不如意而纠结吗?还有必要为了配某款包包而再买一件相搭的外套吗?”几乎每一位看过展览的人都感到很大的触动,人们情不自禁去思考、去寻找自己的答案。人民公安报社社长孙福会也一直关注着展览,并且欣然提笔送出期许:“通过镜头记录历史传递温暖,透过镜头洞悉人性体现责任”。
1962年,朱林出生于都江堰,他自言小学、中学都在动乱年代度过,“该学习的阶段没学什么东西”。幸运的是,在野蛮生长的漫长十年里,他无意间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探望到那里的美好。当年在温江的一位邻居是上海人,毕业于上海美院。朱林至今还记得,“他那时候画农民,画我们村里的饲养员,还画牛什么的,画得特别好。我经常偷偷地看他画画,他看到我有兴趣,就教了我一些基本功。后来他调到省美术协会去工作了。”就是在跟邻居接触的这段时间,朱林受到极大的触动,同时也激励着他不断去拜师学艺,下决心想成为一个画家。
1978年恢复高考后,渴望上学的朱林毫不犹豫报考了四川美院。那次的报考盛况他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两个报名点,重庆一个点成都一个点,成都的报名点在四川音乐学院。我挑了又挑,拿上自己的作品骑着自行车,早早就从温江出门,骑到成都。然后一路打听着终于找到了音乐学院”。
报考的人特别多,排了很长的队。有老师在校门口的收发室看作品,朱林好不容易排到了,结果老师看了之后,说他的画不是很好,劝他放弃报名。他不服气,又去重新排队。第二次排到,老师一看又是他,嘴上说着“你这作品不行呀”,但看他特别执着,就给他发了一个纸牌,到里头去测试色盲色弱,最后总算领到了一张珍贵的准考证。
那时四川美院的招生比例非常有限,朱林终归没有成为高考的幸运儿。这种情况下他就参加工作了,先学习开大货车,当时算是一项令人羡慕的工作生产技能,要严格选拔训练:半年的理论学习,半年的汽车修理学习,再跟车,跟师傅实践三个月,然后再单独实习。如此这般,经过两年的学习,朱林考取了大货的驾驶执照,被分配到运输公司,常年开着大货车拉煤、拉石头。在跑车的时候,他依然随身带着速写本,到了地方只要有时间就去写生,“那段时间画了不少素描,视野也不断得到开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