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最近读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麦克尼尔全球史》,很感作者对全球史叙述的新鲜意味,立刻去查找了一下背景资料。这本书2017年3月出版,译者王晋新等。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网络”在本书中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概念,这意味着作者用一种全新的透视方式,重新鸟瞰人类的历史。
资料中意外地发现,在2013年10月中信出版社也曾经出版过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副标题是: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文章插图
可以看出,两书的主题有着极其类似的共同点,但《麦克尼尔全球史》显然不是作者的另一部著作《世界史》的重新演绎。本书的原名《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可以看出,麦克尼尔注重历史中的各个文明的互动与联系,也就是“互联性”,这正是网络的特征与特点。《麦克尼尔全球史》署名是威廉·麦克尼尔与他的儿子约翰·麦克尼尔,而儿子的排名更在前面,出版年代在2003年,而2016年威廉·麦克尼即已去世,这本书,可以说是其子的手笔占据了大部分遣词造句的空间。比对一下《麦克尼尔全球史》与之前的《世界史》,两书的时间节点与叙述侧重都有所不同。特别是两书的时间节点,也就是两书分割成阶段时期的节点,完全不同。
由此我们联想到,读历史书,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我们必须把握住作者所确定的时间节点。
一个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的时候,首先所做的关键性的一步,是要把连绵的历史,找到一个能够说明重点事项发生变化的节点。就像中国近代史究竟从哪一点开始,现在一般的教科书都把这一个节点放在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年代,显然,这能够较为容易地说明问题,但是要研究鸦片战争,还必须将视线向前延伸,至少应追溯到嘉庆年间与西方人接触的年代,将此视着鸦片战争这一中国近代史起点的更为切实的缘起。
文章插图
全球一盘棋发生深刻变化的年代,是西方历史中一直强调的“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而这个“大航海时代”则完全是“西方中心论”观念中的一个核心语词。对世界的认知与把握,在这一体系的观察下,是以西方的视角来透视与甄别的。
而显然,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大航海时代”显然是一个与我们历史叙事空间没有特别关联的时代。中国的近代史一直到鸦片战争时期,这个“大航海时代”的最末梢的时间段对中华帝国封闭大陆的一次暴力性的撞击,才开启了中国历史与众不同的关键性的节点的出现。
在《麦克尼尔全球史》中,将1450年,作为一个世界性网络开始编织的时代起点。那么这个年代发生了什么?
一般历史观认为,西方中世纪的时间段为476年西罗马灭亡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覆灭。1453年,可以笼统地被称为中世纪结束之年,而东罗马帝国的覆灭,是因为穆斯林攻占了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实际上,就像围棋中布放的一个点,这一欧亚大陆桥的隔断,导致了东西方联系的中止,而这也正刺激了欧洲绕过了陆路,而转向了海上,开启了随之而来的航海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反而是一个极佳的刺激点,开启了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的打开方向。全球化,在西方人的视角与站位下,也才真正地成为一个得以成立的概念。
1450年,对于中国来说,显然未曾掀起任何波澜与惊悚。从1450年,到1840年,这之间还有着漫长却又很短促的390年,东西方地理上的距离,转化为时间上的近四个世纪的间隔,才能把遥远的西方发起的一场波动纹路以阵痛般的力道,刺痛中国。
1453年,看起来是以西方败退的方式,被赶出了欧亚大陆桥的亚洲一端,从此也奠定了欧洲人始终未曾越过君士坦丁堡,重新返回亚洲。然而欧洲人,却在大西洋以西的另一个空间里,获得了巨大的生存空间。
推荐阅读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全球3大著名快刀,反曲刀之王,最霸气
- 「少波作品」有一个美女让人爱到刻骨铭心—中国历代美女杂谈
- 108将中有一个朝廷奸细,名字就出卖了他,施耐庵用心良苦!
- 张爱玲成名跟她的好出身有关,有一个园艺家还帮了她的忙!
- 水浒中有一个豪杰,此人义薄云天,臂力过人,在江湖上有天王之称!
- 历史的教训:中国茶叶曾远销全球,如今却连1%的市场份额都不到
- 前瞻电影产业全球周报第73期:率先复苏!2020中国电影票房204.17亿
- 看看这10位世界级服装设计师,他们是如何塑造全球时装史的!
- 梁山最孤独的英雄,没有一个朋友,最终却因没人照顾病死!
- 中国有一个省,人口过亿,名将宰相出了一大堆,却从来没出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