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1916:全球史》:通透历史、穿透细节、看透真相“一战”史


 看透|《1916:全球史》:通透历史、穿透细节、看透真相“一战”史
文章插图
英国历史学家基斯·杰弗里所著的《1916:全球史》是一本令人充满好奇的著作。这本书给人最大的悬疑是,明明写的是一个与今天相隔整整一百年的1916年这一个独立的年度,怎么能又冠之以“全球史”这一宏大的主题?一个非常狭小的时间区间,与全球这一硕大的空间区间怎么能够实现完美的匹合?而这本书还有一个同样宏大的副标题:“转折:奠定战后百年政治新格局”。也就是说,作者所瞄准的1916年,不仅牵连着巨大的“全球”这一地理方位,同时,还蝴蝶效应般地影响着“一战”战后的百年政治格局。如此看来,1916年这一个坐标点,在作者的语境里,便在纵横两个方面,给予世界以强烈的影响,横向来看,它在即时的点位上,震荡出全球的波动,从纵向来看,它辐射的能量,波动着一百年后的全球时光,一直到今天的世界风云,都无一例外地与1916年这个年代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
那么,我们必须追问的是,作者在1916年发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决定今天世界格局的蛛丝马迹?
其实1916年正处于“一战”中的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年份,“一战”爆发于1914年,这才是通常情况下,历史的一个正常的节点,之后的1917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横空出世,也常常被视着历史的新起点,而夹在这中间的1916年,只能说是“一战”中的一个过渡时代,那么作者从中嗅出了什么样的“一枝先报春消息”?
作为一名英国作者,作者所处的站位显然决定了作者的观感与立论。作者指出,1916年正开启了英国“帝国危机”时期,这种时期一直持续到1922年(P7)。
 看透|《1916:全球史》:通透历史、穿透细节、看透真相“一战”史
文章插图
可以看出,“一战”是一场列强之间的战争,但战争的结果,却出乎这些列强当初发动战争的目的。在战争中,当年的列强被削弱,身上所负载、所掠夺、所守护的历史财富却一件件脱身而去,最典型的是英国,也就是作者所身在的英国,经过“一战”,英国从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峰顶一蹶不振,它所拥有的遍及全球的殖民地开始了自主与独立的进程,而它的后院也生出了熊熊火焰,正如书中把爱尔兰的1916年复活节起义作为全球史的一部分,因为作者敏锐地看到了这一个英国的后院起火,“打响了分裂主义者摧毁1914年大英帝国的第一枪,并导致丧失了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国土。”(P7)
在“一战”中始终比那种枪对枪、刀碰刀的战争胶着更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就是列强的影响力的下跌,可以说,在这本书中,作者描述1916年对世界影响几乎透着一个共性的共识,我们不妨把作者的这句话摘录如下,并且依此来仔细品味:
看透|《1916:全球史》:通透历史、穿透细节、看透真相“一战”史】“如果‘英格兰的绝境正是爱尔兰的机会’(正如民族主义的颂歌所宣扬的那样),其他国家的绝境同样为被压迫的、不安于现状的民族主义者(或其他人)提供了利用战时形势的良机。”(P7)
这里我们可以抽象出一个历史发展的规律,“其它国家的绝境,正是自己的机会。”
这一表述,在书中有多种变种。再如,“奥斯曼帝国的绝境就是亚美尼亚的机遇。”(P217)
作者在书中描写的1916年第一个历史事件,是“加里波利大撤退”,这一事件,与二战中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可谓是异曲同工,但在这一事件背景声里,却可以看出大英帝国的雄心以及力不能逮之后所造成的帝国体系的崩溃。加里波利半岛位于土耳其境内,与一战胶着在一起的西线相比,这里应该算得上东线。法国是西线的主战场,作为同是协约国的英国卷入一战,深知声东击西的道理,它明白,要在西线助法国一臂之力,必须在东线分散同盟国的注意力,从土耳其边缘的加里波利半岛登陆,打击隶属于德国阵营的土耳其,能够起到围魏救赵的效果。这是英国的表面策略,但英国还有自己的深谋远虑。法国纠结于西线的本土作战,心无旁鹜于其它地域了,但英国作为一个老牌殖民帝国,它还有更加深远的考量。英国之所以主导加里波利战役,是因为考虑到“大英帝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利益,才促使他们把眼光放到西北欧之外。”(P2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