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近期,知名台湾作家张大春新书《大唐李白·少年游》出版上市。23日下午,张大春在北京举行“在历史的缝隙与灰烬里”读者沙龙,分享创作经验,介绍自己眼中的李白,高晓松作为嘉宾出席。谈到自己理解的李白,张大春表示,关于李白的身世一直存有争议,而这位诗人27岁时的婚姻亦充满“烟雾”。同时,张大春笑称,在创作时他不可能想象自己就是李白,但是会在探究李白的经历时亦步亦趋的追随他。而历史虽允许推测,但需要吻合史实证据,“至少要符合李白行事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历史上,李白以诗歌名世,公众对其一些佳作耳熟能详,但李白的身世却存在一些争议,史书记载李白“双目哆如虎”,“身长不满七尺”。张大春表示,关于李白祖上的来历有很多说法,追索可信材料和当时的移民政策,李白的父亲李客从西域归宗川西绵州,并未留在客商聚集的长安、洛阳,这很可能因为绵州当地法律比较宽松,“但李白说其少年曾经手刃数人,这并不太可能,至多是杀伤过人。”
正因为李客是商人,根据当时的制度,李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因此只能通过举荐和献赋做官。李白文采虽好,但一直未曾献赋,原因大致也是因为身份问题。
“李白27岁的婚姻也充满‘烟雾’,娶了一个家道没落的‘故相之孙’。”张大春介绍,有学者指出在这场婚姻中李白是入赘,但查阅《新唐书》发现,唐朝存在一种婚姻制度,“男方可居于女方家中,不入赘也不改姓,女方也不拜男方祠堂。”
但这并不意味着李白一生没有“爱情”。张大春笑称,李白存留的诗歌中多次提到月亮,并赋予其前所未有的多种意象。这或许因为李白心中有自己的“月亮”,可能与他的乡愁有关,亦可能和爱情有关,“李白一直自认太白金星下凡。当时他有一个年长十岁左右的师母,两人并不能常见。就类似金星与月亮在天象上的关系,因此李白有可能会将这种感情寄托到月亮上。”
史料记载,李白年轻时曾四处游历,直至当时的金陵、广陵,同时与一些诗人唱和。而唐代通信方式并不如现在这样发达,当时的名士如何往来、成名一直是史学界关心的话题。张大春告诉读者,唐朝也有“报纸”,大概一尺高,一尺半宽,主要记录皇帝,朝廷重大事物。而当时的两个人传递讯息不一定有具体地址,只要注明住处附近驿站即可。
“还有一些仕人聚集的地方,如依据人丁往来需求建立的‘驿亭’,规模很大,可容纳上百人。李白的《菩萨蛮》中便有体现:长亭更短亭。”张大春介绍,当时的青楼曾聚集一些名士,举办赛诗一类的活动,李白亦会通过为青楼女子编歌曲推广自己的诗歌,尔后李白名声的极度扩散,与经常“泡在”类似场合很有关系。
据记载,李白一生大概创作五千到一万首诗,很可惜多数都已散佚。张大春感慨的表示,在那样的时代,这些诗人通过自己的行踪和口耳相传,呈现生命和未遂的理想抱负、内蕴的固定情感,乃至创作的修辞技法,“历经时间,就像过滤器滤过的汁水存留至今,形成文学的传统。”
开元十六年秋,当时李白在安陆经胡紫阳与“郡督马公”马正公的撮合,与宰相许围师之孙女结婚。李白想倚仗前宰相的政治背景,富裕的家财,为他提供充足的跑官资金,再加上李白当时囊空如洗,自然就想牺牲自己的名声,走曲线道路当了倒插门女婿。他白看错了,许家是过气的官僚家庭,人走茶凉,以前的关系网早已破败。证据就是他这十年里,并没有捞到杜甫、高适三大诗人相聚开封,同登楼台饮酒赋诗。有一天,他们正在楼台开怀畅饮,忽听窗外传来如梦如幻的琴声。三人疑是师旷再生,不禁心生感慨。似醉非醉之间,李白即兴赋诗,挥笔在粉墙上写下了那首千古名作《梁园吟》。
三位诗人走后,一位年轻貌美的白衣女子带着丫环来到这里。她云髻高耸,裙裾飘飘,站在壁前反复吟诵那气势磅礴的诗篇,如醉如痴,连僧人进房都未能觉察。僧人看到粉白的墙壁被涂得黑糊糊一片,心生怨气,举布欲擦,却被这位姑娘拦住。经过一番交涉,她取出千两银子,买下此壁,保住了墙上的诗句。不久,李白听说此事,深受感动,便托杜甫和高适做媒,娶这位宗氏才女为妻。
推荐阅读
- 李白晚年又遭流放,却豪情不减,一首浪漫七绝尽显“诗仙”本色
- 一生仅演一部作品就退出演艺圈,现却身价过亿,捐上百所希望小学
- 为了成就一部大书,他愿意奉献一生,看看司马光是怎样炼成的
-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郑午昌绘《李白诗意图》
- 《唐诗三百首》谁的诗最多?王维第二,李白屈居第三,谁是第一?
- 李煜病中写下一诗,道尽一生悲凉,仅开篇两句,便催人泪下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李白出生在哪里呢外西北的条件太好了,俄罗斯真会挑地方
- 李白为什么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 李白晚年写的一首诗,说要泛舟江湖归隐,两年后却自己打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