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2077》拯救不了赛博朋克,只是上了最后一炷香( 五 )


还有学校使用了“智能教室监控系统” , 不仅把学生的生活全天暴露在摄像头中 , 还对每个孩子进行开心、走神、失落等情绪的智能记录和评判 。 某个商场里的厕所 , 则需要面部识别才能使用厕纸……
在桩桩件件的魔幻故事的背后 , 更自然、更隐秘也更让人后背一寒的是 , 赛博朋克似乎已经真切地发生了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 。 一如吉布森在《神经漫游者》里所写 , “未来已经到来 , 只是尚未分布平均” 。
需要随身携带健康码才能出行的世界 , 即使体温没有问题也没有外地出行记录 , 能证明你“健康”的也唯有健康码;《神经漫游者》中的自由网络空间并未出现 , 《真名实姓》中“名字的魔法”反倒越来越成为现实 , 不管你在网络上说什么 , 它会永远跟随你的现实身份 , 而知道“真名”后 , 就能控制你的一切的现实就在上演 。
回顾我们的现实生活 , “高科技、低生活”逐渐成为常态 , 在5G的高科技之下 , 却依然到处有着低生活:在科技最发达的首都北京 , 上班通勤1个小时已经算是飞快 , 周末永远受困于堵车 。
无人机开始送快递 , 大家开始享受自动叫车的便利 , 外卖员却受困于系统算法 , 似乎永远无法逃脱 , 而没有智能手机的现代人在城市又寸步难行 。
快递员、送餐员、网约车司机 , 被互联网、算法和大数据捆绑在一个系统里;而构建这个系统的 , 又往往是每天“996” , 被KPI压得踹不过气来的互联网员工 。
原本开放的互联网 , 也被无法跳转的APP切割成一个个孤岛 , 互联网巨头们希望能够尽量抢占普罗大众的时间和注意力 , 将之耗散转化为流量、热度和金钱 。 许多人的大部分时间和注意力都被此吸引和高度集中 , 以至于在事实上达到了“切断与现实世界联系”的状态 。
事实上 , 在我们所处的今日世界 , 信息科技与政治经济运行机制之间的相互嵌入 , 已然深刻地塑造着阶级分化 。 制造不平等的社会机制 , 和反平等的文化政治同时存在甚至相辅相成 。
虽然所构想的技术细节完全不一样 , 但我们所处的当下又岂不是另一个赛博空间?就如同《神经漫游者》里贯穿始终的隐喻:在健康、进取、高效率的表象之下 , 依旧涌动着对个体生命无处不在的压迫 。
就像赛博朋克故事里悲观而绝望的主角一样 , 在如此庞大的系统控制下 , 他们难以再有革命和乌托邦的行动和欲望 , 也缺乏对其进行整体性反抗的语言和想象能力 。
在未来图景已经难以想象时 , 在庞大的资本、市场和社会制度的控制下 , 每个人挣扎在这样的生存状态里 , 很难再拥有“朋克”的原动力 , 剩下的也只有自我消解式的抗拒 。

游戏|《2077》拯救不了赛博朋克,只是上了最后一炷香
文章图片
《赛博朋克2077》
撰稿人Poppel Yang曾如此评价:浸淫在消费主义的油腻气息中躺在沙发上“葛优瘫” 。 也许这是一种新的时代精神 , 不管怎样无法被称为“赛博朋克” , 更像是“赛博认命” 。
毕竟 , 在流量时代的新自由主义经济下 , 互联网巨头们为人们在吃、穿、住、行、性等等各个方面提供了快速起效的解决办法 , 几乎包办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 但它们之后的隐患和缺陷……嗨 , 谁又关心呢 , 不如点份外卖 , 躺下听歌吧 。
参考资料
1. 姜振宇; 赛博朋克的跨洲演变:从菲利普·迪克到陈楸帆[J]; 南方文坛; 2019年04期
2. 《中阴身几时解脱?香港与它隐身其中的赛博朋克经典》 , 叶郎 著 , the Initium Media
3. 《不只是雨夜霓虹:从音乐角度“解毒”赛博朋克》 , PoppelYang
4. 《明日世界生存指南:给女儿的三十封信》 , 李如一 主讲 , 看理想App
5. 《神经漫游者》 , 威廉·吉布森 著
6. 《サイバーパンク2077 - レビュー圧巻のナイトシティ》 , 藤田祥平 著 , haru橙子 译 , IGN日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