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为什么读书人喜欢以曾国藩为榜样,仅仅是因为他懂得急流勇退?( 二 )


小偷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就跳下房梁对着曾国藩的鼻子大骂,就你这个德行也配读书,我听了几遍都能背下来了。在给曾国藩背了一遍后,扬长而去,留下曾国藩一个人在风中凌乱。颇有这几年流行的,外卖小哥看人玩的王者太烂,帮人上王者的传说。
以事实来说,《岳阳楼记》并不好背,我记得我们读书的时候,背的可吃力了,但是古代是学习文言文的,所以,背起来应该比较容易,毕竟整个《岳阳楼记》也就三百多字,背一宿还没背出个大概,的确有些说不过去。
故事的真假不论,湖南流行这样的段子不过是劝后辈上进,告诉他们,你看智商如曾国藩这样低的人都能考上进士,你只要稍微努点力,也就考上了。
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缺乏最初的努力,接受不了的是努力过后没有得到回报的一次次打击,有的连续科考几次就放弃了。
比如与曾国藩几乎同时代,也算是曾国藩毕生宿敌的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三次乡试落败就直接放弃科考,转而采取极端的方式打算改变整个宇宙。
但凡洪秀全有曾国藩一半的抗挫折能力,也不会走上起义的道路,实际上,后来与曾国藩同朝为官的左宗棠,在乡试的时候很容易就过了,但是会试的时候连续三次就放弃了。
能够像曾国藩这样考六次童生试不过,并且还被当作反面教材痛批的人,很难鼓起勇气再参加科考。
但是正是这次失败,反而更加坚定了曾国藩考取功名的毅力,痛定思痛,积极寻找失败的方法后,在第七次童试中,终于考过,经过这番波折,反而在以后的乡试和会试中能够以更平稳的心态来应对。
随后曾国藩乡试一把过,会试两把过,年仅二十八岁成为进士,这已经很年轻了,毕竟在人口压力巨大的清朝时期,进士在总人口中的录取比例,跟现在中彩票中五百万差不多。
可以说,相对于历代的读书人来说,曾国藩也许并不算什么优秀,最后会试成绩只是三甲之列。
但是作为一名农家子弟,没有任何背景,完全靠“硬学”,最后跃上龙门,成为整个村子的骄傲,这一点来说,曾国藩的努力与抗挫能力是值得钦佩的。
反观现在的孩子,说不得,打不得,受不了一丁点的委屈,在教育条件如此完备的条件下,结果培养出的却是一堆玻璃心,经常上新闻,某某学生从小学到博士,经常受不了一些在我们看来并不是什么大事的压力,结果就放弃了自己鲜活的生命。
仅仅|为什么读书人喜欢以曾国藩为榜样,仅仅是因为他懂得急流勇退?】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应该让人反思,是否应该学学曾国藩,来点抗挫折教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