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人有些已经不识粪栲栳了,柳匠也没有了,几百年的传统工具只好进博物馆了。
4.鞭子
提起鞭子,大概凡是养牲畜的人家都是必备之用具。这个东西是用来驱赶牲畜的。单纯从鞭字来解释,这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用钢铁做成的,有节,没有锋利的刃,一般称为钢鞭。在古装戏中有些英雄好汉大多使用竹节钢鞭。鞭子就不一样了,是用皮或麻拧成的长条状的能鞭打各种动物的用具。鞭子在人类社会中也流行了几千年了,从有记载的《鞭长莫及》一词来看,鞭子在春秋时期人民就用上了,因为这一词是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说的是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原来是说虽然鞭子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从此也说明鞭子是自有人类以来就经常用的工具。
从鞭子的使用环境不同,对鞭子的叫法也不一样,用皮子做成的称为皮鞭,用麻类做成的称为麻鞭。从用途上来分,赶马的叫马鞭,赶牛的叫牛鞭,放羊的拿着的叫羊鞭。不同用途的鞭子长短和形状也不一样,比如赶马拉胶轮大车的用的鞭子就长,鞭杆就有一为五长,鞭梢也有两米多长,只有这样长的鞭子才能坐在辕杆上指挥上梢骡的行动。有些鞭子就短,比如弄猴子的人用得鞭子就不长。在很古的时候,鞭子也是用来惩办人类的,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常常用鞭子来惩治奴隶。就是在日本人侵略中国时,那些工头常用鞭子来教训民工。所以鞭子既是惩戒牲畜的,也是惩戒奴役劳动者的。由于鞭子的用途特别,就出现了许多有关鞭子的词,比如鞭策、鞭笞、鞭挞、鞭打、鞭辟入里、鞭长莫及等等。
鞭子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部分:一是鞭杆,这是手持的部分,鞭杆一定要用上好的木材,材质要坚硬,最好是用榆木,或者是山里的杜梨木等。如果是用杨柳木,因为不结实,所以不能用。鞭杆是手持的必须是光滑笔直,用起来得手。二是鞭脖,这是鞭体和鞭杆连接的部分,一般是很短的一个环,七到八公分左右。三是鞭体部分,这一部分较粗,根据用途不同,有的需要一米左右,是三股或者四股的绳索紧紧拧在一起的,很结实,有很强的击伤力。四是鞭梢部分,这一段比较细,一般只有筷子粗,鞭梢部分有发音的功能,过去的人专门用来甩鞭,发出啪啪啪的声音,好似鞭炮的响声。把这些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把好鞭子了。
我们小时候,经常把鞭子作为玩具来耍,手里拿一把好鞭子来赶陀螺,玩的也是很起劲。也用长长的鞭子放出半崖壁上甩鞭子,听那响彻云霄的啪啪声,非常好听,有些甩鞭的能手,甩出的声音能震响山坡,真是这边响来那边和,把个山村会甩的一时红火热闹起来。这也成为乡村中的鞭子娱乐活动。
最能见到成果的就是那耍猴子的,人常说,猴子不上杆,只要劲甩鞭。那耍猴子的把鞭子一甩,让猴子干什么就去干,猴子眼就盯着那一张皮鞭。农家从小时开始驯服驴驹子,牛犊子,小马,小骡子就必须用鞭子,鞭子在这时就和小学生的戒尺的作用一样,既起惩戒,又能指挥,是一种很好管理牲畜的指挥系统。
我记的过去在种地的那个年代,我们家的鞭子就不少,无论是驱赶驴,还是牧羊都要离不开鞭子。也有皮的,也有麻的。没有鞭子就经营管理不了这些牲畜。那真是鞭子一响,牛羊都要怕。
自有了鞭子以后,鞭子在人类的艺术领域也起了不少作用,我记得有一出戏叫《五雷阵》,那里面的主角耍的鞭子那可是神功,七八米长的纸鞭挥手自如,来回悬动,似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似阴魂不散,游荡人间,那非常动人的场景,可是人间一绝。到了后来的戏剧中的甩袖功,彩带功,马鞭功都要是从甩鞭艺术中锻炼成功的,这些翩翩起舞的动人艺术,都与鞭子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5.麻绳
当年的麻绳那是农民必备的,农家许多方面都要用到麻绳。牲畜的各种用具,以及人平时的背东西,割草,背庄稼,都要离不开麻绳。
中国历史上是只有麻而没有棉的,所以麻是过去唯一的纤维产品。用麻纤维编织各种织物,用麻纤维纺线,及麻纤维做绳索,处处都要用到绳子。甚至过去的执法都要离不了绳,所谓的绳之以法,就是绳子在法办中的重要性,执法人员用的是法绳,法绳是用来捆绑违法犯罪者的,犯了法的人用绳子进行五花大绑,捆绑的结结实实,我也见过我们村里的那些农会里把村里的地主捆绑起来向他要东西,要底财,捆起来吊在二架上,他是无法跑掉的,所以当年的麻绳是有广泛的用途的。就是人们在隆重的丧葬活动中也要披麻,说明了麻在中国社会的位置是相当高尚的。
推荐阅读
- 配乐散文:人生,悟透了,也就释然了
- 散文诗秋 ·之私语
- 散文《故乡的柿子树》杨利都
- 故事:散文《第一次步行下乡》陈久平
- 故事:散文《小时候的年味尽在年画中》陈久平
- 齐鲁晚报壹点号胶东乡土风情散文推荐系列朱全吉|人到浮来福自来
- 扈学秋散文:心情不快左右为难的防疫捐款
- 齐鲁晚报壹点号胶东乡土风情散文推荐系列:马兆伦|烟台的海
- 高朝先:浅谈宋诗散文化特征 对当代诗词创作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 「希音东听德爱声」散文,女儿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