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犁|散文《那些消逝的农具》陈久平


 用犁|散文《那些消逝的农具》陈久平
文章插图
1.木犁
犁是延续几千年农耕文化的主要农具。但凡是耕读之农,都离不开犁。犁成为农家春耕播种必不可少的农具,没有犁就无法把农田耕种好。中国从刀耕火种的时代开始就发明了犁,就会用牲畜拉犁,把荒芜的土地耕作成为农田,从春耕到夏耕,一直到秋耕,一年四季总要用犁在地里春天入籽,夏天扣伏地,秋天秋翻秋茬地。北方人总要从惊蛰牛鞭响开始,一直到霜降不耕南阴地,这时的犁才能闲起来。犁地是农家的一大功,只有勤翻土地,才能达到人勤地增产。俗话说: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就是指有些人家不会用犁勤耕细作,在土地上起不到犁的作用,所以致使土壤板结,没有疏松度,庄稼连根也扎不下去,所以年年收成不好。这就是没有把犁用好。
我走遍了全国各地,所到之处,没有不用犁的农家。从南方的水田到北方的旱田,从西部的丘陵到东部的平川,都得用犁来耕地。南方人用水牛来拉犁,北方人用旱牛来拉犁。牛拉上犁耕地这也是千古难变的一条规则,牛生来就是拉犁的。人是扶犁的。人的最大功劳就是驯化了牛来为人类服务,在牛拉犁的时候,好像牛能听懂人的话,人让牛直走,牛是不敢拐弯的,人让牛回头,牛是不敢直行的。这种人用犁来使役牛,用皮鞭来驯服牛,用语言来指挥牛,是人类文明,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历史,是世世代代人爱护牛,牛也爱护人的本能。当犁成为人类历史上发展生产力的工具以后,农耕文化,农耕文明就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使人类摆脱了原始社会,进入了文明耕作的时代。
过去用的犁,是木匠的造化,这种木犁全是木匠做成的。在我们这里用的犁全是用桦树的根部弯曲成的。其它地方的犁我也没有时间去考究,到底他们是用了什么木料,我也很难说清。犁分为这样几部分,大件部分有犁弯,它是一种弯曲的形状。犁弯的最前面是引头,就是犁前进的方向指引部分。犁的引头上面有一个坚固耐用的铁钩,那就是犁钩,这是牲畜的牵引部分。犁弯的后面是一个很笨重的犁把,这是人扶犁的部分。犁把上就设置了入地的部分,这上面要布置铁铸的犁儿,这叫犁镜,它是用来翻土的。犁镜的前面就是犁铧,犁铧就是用来开沟的。在过去,我也不知道这些犁镜和犁铧是在那里做。后来到了人民公社化时代在岚县的清水河村就有常年铸犁镜和犁铧的,而且质量很好。人们家都是买清水河的犁镜和犁铧。用几何学的角度去研究,这犁是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体,犁把,引头,犁铧尖者在一个周线上。犁镜和犁铧经过耕作的磨砺,经常是明晃晃的,很光滑。
我们家从我记事起,就有两三张犁,有当时用的,也有备用的,还有另外准备好的犁弯。作为一个全农的农家,不能没有很多张犁,因为一旦坏了,必须马上就有用的犁。犁是农家决定一年丰收的农具,必须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年到了开春的季节,农家总要雇佣一个懂技术的木匠来修犁,把放了一个冬天的犁进行修整,从引头到切底,这些常年受磨损的地方进行弃旧换新,把犁整理的崭新,这样就有务无患能用一年了。如果说,犁镜和犁铧也磨损的小了,也要换成新的。
过去我们家也是大农户,耕种着六七十亩地,一年中犁用的时间很长。后来到了人民公社化,老父亲是扶犁把式,也是人民公社的好社员,反正天天离不了犁。父亲每天犁地去,还要出地时把犁扛上,回来时再把犁扛回来。他有牛也不让牛驮犁。他说牛犁了一天地,也够苦了,回来时还是人扛上好。有一回,我家有了自留地,没有牛,父亲要我去拉犁,我试着拉了一次,那犁确实是重,拉一回儿就满头大汗。我确实体会到了牛的艰辛。后来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当了几年县良种场的场长,经营着323亩耕地,这样就更加重视了犁,场里的犁很多,也培养了好多扶犁能手。我也尝试着去扶犁,但是我虽有农业知识,即使扶不了犁,牛也不听话,耕的地弯弯扭扭,很不像样。我确实感受到了我在农事这方面不如父辈了,这大概也是一种人类发展中的退化现象,不是危机是危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