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王阳明在“百死千难”中悟出内心深藏的“良知”,是学术和功业的相互激发,而终极动力,则来自“气节”,来自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当宁王起兵时,许多官员在观望,唯独王阳明公开宣称“宁王谋反”,并起兵平叛。
王阳明用自己的行为给世人做出了示范:心中有良知、行为有担当。这才是王阳明对“知行合一”的最好诠释。
学生徐爱等人曾经就“知行合一”向王阳明提问:既然是“知行合一”,先生为何有时只说“知”、有时又只说“行”?为何有时只说“心”、有时又只说“物”?王阳明回答:“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维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
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
这种方法,恰恰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共同特点,所有的言论和文字,都是针对具体的事情展开。
文章插图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直截了当、简洁易懂,问题是容易被断章取义、被各取所需。虽然王阳明有时因“物”说“心”、因“行”说“知”,有时又因“心”说“物”、因“知”说“行”,但在他那里,心和物、知和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所以,我们学习研究他们的思想,不能用“举例子”的方法,而需要对他们的思想脉络、表述特征特别是“语境”有真正的认识。
在王阳明那里,“知行合一”的“知”,既是对事物的认识,更是“良知”,是非之心加担当精神,是为“良知”。以“良知”为灵魂的“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在王阳明身上,立德、立功、立言融为一体,不可或缺。
完
∞文章来源: 致良知书院∞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立删∞
∞执行主编:张俊出品:冬日阳光∞
推荐阅读
- 水浒传中有种失败的战术,金庸笔下被一大侠所用,却成功克敌制胜
- 风水学中有一种树,老百姓家从来不种,种到墓前可防盗墓贼
- 免贵姓某其中有两个姓氏不可加免贵两个字,原因是什么
- 108将中有一个朝廷奸细,名字就出卖了他,施耐庵用心良苦!
- 水浒中有四个懂教育的高手,鲁智深公孙胜史进的老师分列二到四位
- 红楼十二美人中有三个王妃, 其中贾元春地位最低死得最惨, 黛玉的身份最尊贵!
- 红楼梦中有个丫鬟很可怕, 笑死了晴雯, 哭死了黛玉
- 水浒中有一个豪杰,此人义薄云天,臂力过人,在江湖上有天王之称!
- 面对来者不善,不如学学圣人王阳明如何巧妙应对?
- 心中有阳光无处不天堂——当代艺术大师黄建南绘画艺术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