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晚清的庙堂名臣,是封建社会的末世之才,是武功与文治上的“全职高手”,他被伟人称赞,被近人的各种“厚黑学”书籍举例,也饱受争议,被人们舌尖上的风浪席卷,那么是什么让曾国藩成为这样一个传奇人物的呢?这还要从曾国藩的“心道”二字说起。
文章插图
是什么成就传奇,是人物本身的魅力,是人物还在历史境遇下的所作所为,但是这些归根结底还是人物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他对自己和世界的态度。在中国古代,文学与政治的界限并不分明,甚至说他们可以混为一谈,所以总体来说,中国古代社会又是一个文人主导的社会,是政治上的文人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因此有人说,细数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他们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类是“传道”之人,一类是“办事”之人。“传道”之人诸如孔孟和朱熹,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系统,创立了自己的学派,但是在治世思想上,他们虽然为之奔走呼号,但是终究还是未能了却夙愿,有人说朱熹不是成就了“程朱理学”吗?但是事实上是,在朱熹还活着的时候,他的思想流派并不为世人所接受和理解。
文章插图
“办事”之人是能够成就事业的人,这里的事业具体指的是政治上的事业。能够成就政治上的事业,首先就要被政治系统接受并且得到统治阶级的重用,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具体历史背景之下,唯有在政治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地将“传道”进行下去。可以说,“道”在这个时候是依附于政治的。同样的,历数中国古代那些青史留名的璀璨巨星,你会发现,并不缺少“办事”之人。
文章插图
那么曾国藩是这两类人中的哪一类呢?我们说,曾国藩是这两类人的综合,他有自己的“心道”,又能将自己的“心道”传播下去,又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于是曾国藩在之后获得政治、文学、哲学界的追捧也不足为奇。为朝廷当值办事,他首屈一指,为思想奔波奋斗,他又前无古人。细看他的成名史,你会发现他的早年也像那些众多文人一样普通和坎坷。1811年,湖南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曾国藩的传奇一生即将开始了,像许多代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读书人一样,他也接受了传统儒学的熏陶,经过七次考试失败,他终于在1838年顺利考中了进士,并被纳入军机大臣的麾下,这个时候他已经27岁了。近十年的政治时光,接受政治上的磨砺,36岁的时候升任礼部侍郎,可以说是壮年有为。
文章插图
士子们平步青云,步步晋升,飞黄腾达的梦想,曾国藩无一例外地实现了,身居显位,肩担重任,他靠的是把握机会。1852年太平天国运动几乎席卷了半个清王朝的统治,腐朽的政府摇摇欲坠,组建的军队也战斗力极低,于是便想出了用各地分散势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法子,而这又为他提供了一个有所作为的机会。借着在家乡湖南建立的复杂人物关系,他组建了一支地方军队,也就是我们后人所熟知的湘军。
文章插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成就很高的臣子,但是他们中的许多都有着非常凄惨的结局。而曾国藩功成名就又善始善终,这是读书修心给他带来的运气。从儿童时代看起,他的家庭虽然普通,但是父亲却是私塾教师,所以曾国藩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学问教育。曾国藩读书,不像他人读书那样半途而废,这从他坎坷的应试经历中就能窥见一二,他读书不会东翻西阅,而是将一本书细细啃完。除了读书还不行,还得读史书,就像他说的,每天读十页,从来不间断。
推荐阅读
- 曾国藩的三十六字诀:字字千金
- 曾国藩:一个有所成就的人生,先从治家开始
- 《曾国藩家书》:对人要宽严相济,办大事要有人才备份
- 曾国藩: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
- 曾国藩: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 曾国藩一生信奉的八大处世哲学
- 曾国藩人生有三不斗,越是不斗越兴旺
- 曾国藩三幅经典对联,说透了人生大智慧
- 洪秀全与曾国藩, 两个仇人如何教育儿子
- 晚清大侠郭云深,临终前在狱中摸索出盖世拳法,如今已被列入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