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刻有尾饰舞者岩画。 与古岩画相伴的季节性河流。阿古拉 摄 赛忽洞村南的小山丘上分布着较多岩画。阿古拉 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符号岩画。阿古拉 摄
文章插图
赛忽洞岩画。
古代岩画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辽阔美丽的内蒙古拥有丰富的岩画资源,有大兴安岭岩画、赤峰岩画、锡林郭勒岩画、乌兰察布岩画、包头岩画、鄂尔多斯岩画、乌海桌子山岩画、阴山岩画、阿拉善岩画等,堪称“草原文明的神奇画卷”。古老的岩画绵延数千公里,是草原先民劳动、狩猎、畜牧、征战、祭祀、繁育等的真实写照,是草原先民推动草原文明向前的历史轨迹,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本版推出“草原岩画探秘”系列报道,探寻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创作的神奇岩画,挖掘岩画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示草原文明的博大恢弘。
——编者
这里高山平原相间,丘陵沟壑交错。30座火山镶嵌于无垠的草原。46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重岩叠嶂,白云缭绕。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蕴藉。苍茫火山草原留下了远古先民深深的印迹和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足迹。
这里一幅幅粗犷、隽永的古岩画,与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的多幅岩画,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悠久的文化历史
初冬的第一场雪,飘飘摇摇,纷纷扬扬。驱车从呼和浩特市出发,翻越阴山,至拥有火山草原的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是古突厥语,意为“汗之宫殿的侍卫”。“4000多年以前,察右后旗境内就有人类生存。在土牧尔台镇、白音察干镇均发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先民在这里点燃原始文明的星火,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史前文明。这里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的岩画,风格独特、内涵丰富,是先民留在这片草原的文明印迹。”察右后旗文物管理所马世宏说。
察右后旗自古为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各民族在此交往、交流、融合。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这里先后为荤粥、鬼方、猃狁等氏族部落游牧、狩猎属地,战国时期为匈奴属地。秦汉时期,这里属雁门郡。北魏初期这里为鲜卑游牧地,为拓跋珪所辖。西魏废帝元软元年(公元552年),突厥以漠北为中心建立突厥汗国,这里皆入其所辖范围。辽朝时,这里为西京道所辖。金朝改西京道为西京路都督总管府,这里属大同府宣宁县辖地。元朝时期,这里西南归集宁路,北部归兴和路,直属中书省。清朝编察哈尔八旗,这里属察哈尔右翼正红旗、右翼正黄旗驻牧之地,直属察哈尔都统。
鲜明的地理环境
驱车至连绵山谷,那些凝固在石头上灵动的线条,仍然向世人诉说着先民神秘而永恒的故事。“察右后旗古岩画分布范围很广,大六号东山、锡勒玻璃脑包山、乌兰哈达猴山、当郎忽洞七郎山,土牧尔台赛忽洞、号半地、毛驴沟、小当郎忽洞、黑石崖等地均发现岩画,其中土牧尔台的古岩画居多。”马世宏说。
土牧尔台的古岩画,多分布在一些比较隐蔽、溪水潺潺、地貌独特的地方,也有一些岩画分布在古驿道边,具有鲜明的地理环境。岩画多为动物图案,如马、羊、鹿、狗、狼等,线条简洁,自然生动,表现了一定的艺术水平。也有一些较粗糙、图案不完整的岩画。
在察右后旗文物管理所马世宏等人的带领下,至土牧尔台镇西北部的赛忽洞村探寻古岩画。这里距中蒙边境线约300公里,东面是较平坦的丘陵草原。赛忽洞村南0.5公里处一座高约10米的小山丘上分布着较多岩画,南面一块较大的石头上,一幅刻有尾饰舞者岩画,十分引人注目。靠东的一块巨石上刻着小羊、小鹿等图案,旁边有一眼古井。小山丘东南高、西北低,斜坡面斜度为40度左右。从有岩画的岩石顺斜坡而下,看到一条南北走向的季节性河流。
推荐阅读
- 旅居海外艺术家眼中的故乡:“无论走多远,魂牵梦绕的是草原”
- 高度仅有7.8米的长城,到底有何用处?令草原骑兵望而却步
- 这项全国唯一,就在青河!
- 二胡原来可以这么拉!欢快二胡曲目《赛马》让你与草原共舞
- 千年血棺现身蒙古草原,专家大呼危险,大喊快撤
- 流浪草原 (三首)
- 阿卡贝拉版《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合唱是人声和人生的艺术!!
- 撒哈拉沙漠的考察有何发现?古壁画里有什么?沙漠曾经也有草原?
- 明朝|退居蒙古草原的蒙古人,怎么到了明朝连铁锅都铸造不上?
- 清朝|元朝灭亡时都能退回草原,清朝灭亡为何不退回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