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吕碧城:与文豪权贵高谈,一生不为人妻,不做人母只为自己而活

“不遇天人不目成,藐姑相对便移情”――吕碧城吕碧城的名字在当今社会鲜为人知,可是在民国时期,她鼎鼎大名,是一位奇女子,以女子之身与文豪权贵阔步高谈。吕碧城风雅的谈吐、豁达的态度也吸引了众多俊逸才子,可是她从未倾心于人。吕碧城一生都在为事业奋斗,独自一人在乱世中飘摇。这才导致了她无儿无女,只能孤独终老的结局。
 文豪|吕碧城:与文豪权贵高谈,一生不为人妻,不做人母只为自己而活
文章插图
吕碧城出生于1883年,她的父亲吕凤岐在安徽为官,母亲是大家闺秀。母亲极其喜爱诗词,家中有许多藏书,吕碧城深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对诗词感兴趣。也是因为解读的诗词增多,吕碧城的文笔飘逸,文学功底深厚。当时的社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吕碧城9岁时,她就在父母的安排下与汪姓乡绅之子定亲。吕碧城的未来好像就要确定了,她会和大多数封建女子一样,在家相夫教子直到生命终结。天有不测风云,1896年吕凤岐猝然病逝,家中只有母亲和吕碧城四姐妹。在那时,一个家庭中有了男丁才算是有了支柱,才不会受别人的欺负。
 文豪|吕碧城:与文豪权贵高谈,一生不为人妻,不做人母只为自己而活
文章插图
可想而知,她们母女五个会有多么艰难。吕家的家产被贪婪的族人占领,母亲据理力争,丧心病狂的族人竟把母亲软禁起来。姐妹四人遭受这样的变故,还没有缓过来。吕碧城看着哭哭啼啼的姐妹,只能自己重担。她给父亲所有的朋友写求救信,还好父亲的朋友们念及她们孤儿寡母,都愿意伸出援手。所以族人与她们争家产的事情在安徽闹得人尽皆知。族人迫于外界压力只能将母亲放出来,可被他们私吞的财产并未还回。吕碧城以一己之力搅动了安徽省,救出了母亲。她在被人称赞的同时也遭到了汪家的侧目,他们认为吕碧城就应该养在深闺,做一个大家闺秀。可是看她的所作所为,如果嫁入汪家,肯定也是不服管教的,吕碧城与汪家的要求大相径庭,既然还没成亲,那便退婚了吧。
 文豪|吕碧城:与文豪权贵高谈,一生不为人妻,不做人母只为自己而活
文章插图
这次被退婚的经历也是她终身不嫁的原因之一。母亲与四姐妹带着为数不多的家产投奔在塘沽的弟弟,过起寄人篱下的生活。1903年,因为戊戌变法与维新运动的兴起,女性开始得到重视,女权意识也在觉醒。袁世凯应时代的要求,号召兴办天津女子学堂。20岁的吕碧城对维新思想深以为然,想要去天津进学。可是她的舅父却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坚决不许吕碧城前往天津。在她与舅父大吵一架之后,只身逃出家门,连夜坐了火车。吕碧城走得太过匆忙,没带钱也没带行李,只两手空空奔赴未知的旅程。吕碧城到达天津之后,向亲戚写信求助。这封信恰巧被《大公报》经理英敛之看到,英敛之对吕碧城的文采大加赞赏。
 文豪|吕碧城:与文豪权贵高谈,一生不为人妻,不做人母只为自己而活
文章插图
他亲自拜访吕碧城,听到吕碧城来天津的原委之后,又被她的胆识所折服。《大公报》是为了宣扬维新运动创立的,正需要吕碧城这样有胆识、有文采并且支持维新运动的人员。所以吕碧城没能进入女子学堂,反而成为了《大公报》的第一名女编辑。吕碧城的传奇一生从现在就拉开了序幕,她在报纸上刊登了不少鼓吹妇女解放的文章,她也写了不少宣传女子教育的文章。吕碧城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在文章中鼓吹女子应该成为“对于国不失为完全之国民”的女性,更表明了女子教育不应该培养贤妻良母而应该培养她们独立意识的观点。吕碧城文章的发表,在文坛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她在文章中流露出的率真性情以及文学修养,使得她在民国时期声名鹊起,这只是吕碧城提倡女权的第一步。吕碧城的先进思想注定不能将她与普通女性等闲视之,她用文学获得了众多文豪与权贵公子的尊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