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我们可能在电影和电视上看到了不少又帅又飒的锦衣卫形象,还有他们霸气亮出腰牌的样子。 这腰牌,也叫“牙牌”,如同古人的身份证,不可离身,一旦遗失,还将面临惩罚。
那这锦衣卫的腰牌到底长什么样,有着哪些作用,这些疑问都可以从辽宁省博物馆正在展出的“文·物——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展”上找到答案。
锦衣卫马顺牙牌展出 为古人“身份证”
在展览中,采访人员看到了明代锦衣卫马顺的牙牌。这块目测有雪糕大小的“牙牌”,上面写有“锦衣卫指挥官马顺”字样,这就是锦衣卫的腰牌。
在古代,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全,帝王居所不得随意出入。皇亲国戚、朝廷军政臣吏以及当差行走即使可以出入也需要持有出入证。
腰牌就是中国古代官员系在腰间证明其身份、出入宫廷备查的通行证。历朝历代腰牌的质地、款式、规格、铭文等虽然有所区别,但“通行证”“身份证”作用却是相同的。
关于这块腰牌的主人马顺,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有着“名号”的人物。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因为宠信司礼监太监王振,受到其煽动决定御驾亲征瓦剌。但由于王振独揽军政大权,指挥失利,最终导致明军溃败,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使得明朝的精锐部队尽毁,对国家造成重创。
土木堡溃败之后,英宗被俘,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随军出征的文武将士几乎全部战死沙场。消息传回京城之后,皇太后让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悲愤的官员们面奏郕王,历数王振的罪责,希望郕王可以严惩王振族人及同党。
锦衣卫马顺是王振的爪牙,帮王振做过不少伤天害理的事情。看到百官要求严惩王振,马顺还在朝堂上替王振遮掩,呵斥百官。马顺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所有文官,愤怒的文官一拥而上,对马顺拳打脚踢,将他当场打死。马顺也就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文官殴打致死的锦衣卫。
牙牌不可离身
遗失将面临处罚
说起腰牌,就要从符说起。符是古代政治和军事的凭证信物,它可以用作身份证明,作为出入国境、关卡、军营、要塞的凭证,又可以作为传达命令、调遣兵将的信物。节是君主派出的使节所持的凭信,用于代表君主出征、监察、办理重大案件、出使外国等重大事务的证明。
【 辽博|到辽博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展上了解古人用具 看看锦衣卫“身份证”长啥样】到了明代,皇帝的权力空前集中,为了使皇城守卫谨严周密,让守卫官军互相监督牵制,防止有人擅自出入禁门或接近御驾,明朝使用了多种符牌,并对官吏所佩戴的腰牌进行严格规定:不同级别、身份的官吏规定佩戴不同质地、形制的腰牌,不得僭越。
《明史·舆服四·符牌》中记载:“永乐六年驾幸北京,扈从官俱带牙牌。”牙牌在明代是一种证明身份及出入宫廷的通行证,以象牙制成,需随身悬挂,以此作为“关防”凭证出入。在京朝官俱佩牙牌,拜官时由尚宝司颁领,出京及转官则必须缴还。牙牌需要随身携带,只有在失官或是丢失性命的时候才可能离身,一旦遗失还会面临“官罚钞二十贯,厨子、校尉罚钞一十贯”的惩罚。
盛酒、饮酒、调酒
古人用青铜酒器有讲究
酒器在古人饮酒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同时酒器的大小和使用场合也是有一定规则和讲究的。
据史料考证,早至新石器时代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已出现了陶制酒器,如陶壶、尊、鬶(guī)等。早期酒器虽制造工艺简单,但它们功能丰富,不仅用来盛酒畅饮,更是祭祀专用。夏商周三代时期,是我国古代礼制的成熟期,也是中国古代礼制最为规范的时期。正因为夏商周时期酒礼最受重视,所以,酒器发展也最为迅速,青铜酒器也就成为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中最为辉煌的亮丽点之一。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形制多样的青铜酒器,如爵、斝(jiǎ)、觚、卣(yǒu)、壶、盉(hé)等几十种。
推荐阅读
- 让人胆寒的“凶残”冷兵器,小日本忍者镖垫底,大中华奇兵刃称雄
- 揭秘三星堆 为何有人称其不属于中华文化
- 俗语中的四大嫩,四大蔫,和四大紧,四大松都是什么
- 《天天向上》戏曲扮相太惊艳,致敬经典,传播传统文化
- “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打亲人工”,为啥这么说?话糙理不糙
- 名句“兔子不吃窝边草”中“草”指的什么? 古人对这事还真含蓄
- 中华文明之“礼”的饕餮盛宴 ——《朱子家礼与现代社会》
- 非遗年画进社区 传统文化迎新年
- 安庆师大团委:让青年学子做传统文化传播者
- 读传统文化??讲廉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