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于谦,一个挽留大明王朝的男人,一个孤独的勇者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忠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明--王阳明
以上四句诗是王阳明在于谦祠写的,为的是缅怀先贤,那么于谦的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让千古圣贤王阳明如此的推崇呢?
 于谦|于谦,一个挽留大明王朝的男人,一个孤独的勇者
文章插图
公元1449年八月十六日,听信谗言执意御驾亲征的明英宗终是在土木堡全军覆没,他本人也更是做了俘虏,消息传到京城,震动了整个朝野,所有人都说瓦剌要打过来了,蒙古人将再次主宰中原,道路上车水马龙全是逃往南京的人,朝堂之上全是建议南迁的呼声?突然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说到:“建议南迁者斩!”。
 于谦|于谦,一个挽留大明王朝的男人,一个孤独的勇者
文章插图
于谦此时站了出来,他深明大义。社稷为重,君为轻,但国不可无主,明英宗尚在瓦剌手中,于是他便说服太后扶持代宗为帝,瓦剌于是失去了要挟大明最有力的一个筹码。虽然明军刚刚经历了大败,但是国土岂能轻易送与他人?他便披挂上阵,以身作则亲守德胜门。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最后北京当然是守下了。而后遣兵守关,边境乃安。也先再无隙可乘,后将英宗释回。这便是于少保做的此生最为伟大的事情。但是不久于谦拥立的代宗病逝,明英宗复位,石亨等人污蔑于谦谋反,明英宗都没有细查,便将于谦被处斩抄家。
 于谦|于谦,一个挽留大明王朝的男人,一个孤独的勇者
文章插图
于谦本一介文人,受任于国之危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与那些一个个平时尸位素餐,国难当头却只求自保南迁的所谓名士相比简直辉同日月。土木堡之变,国家精锐尽失,北京城内皆老弱病残的弱卒,皇帝也在敌人手中要挟为人质。满朝文武,人心惶惶,没有人认为北京城内剩下的这些残兵弱卒,能够抵得住势如破竹的也先战马的铁蹄,甚至还提议干脆南迁,这基本算是就要把半壁江山拱手相让。疾风中便可识出劲草。于谦在此种境况下站了出来,挽救了大明王朝。
 于谦|于谦,一个挽留大明王朝的男人,一个孤独的勇者
文章插图
通读华夏五千年历史,甚至放眼世界,我们后人站在上帝视角来看,这点功绩或许真的算不上什么。历史之中,从不缺英雄。更不缺出将入相,封土列疆的豪杰。但英雄是英雄矣,生而为人,总难完全。于谦,有人说了,他也不“完”,为人太过刚直,过刚则易折,最后也正因为此,受人诬告而不得善终。但是在我看来,真的,无论是为人臣子,为一方父母,乃至作为中国人,他真的已经几乎做到了无可挑剔了。无论从才干,文才,魄力,口才,还是做人的道德,风骨来说,这些品质都集于一个活生生的人身上,真的,纵观历史,数尽风流人物,也难有几位堪与之相比。于忠肃公,国士无双。
 于谦|于谦,一个挽留大明王朝的男人,一个孤独的勇者
文章插图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以诗明志:“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最后到抄家的时候,家无余财,只有皇帝所赐给蟒袍、剑器。他的人格魅力使政敌亦为之恸哭。 说到明朝,难免还会想起另一个大臣张居正,张居正也有能力、有才华,但却有些贪婪,而于谦则是有能力、有才华、为官清廉刚直,更胜于张居正,并且深受百姓喜爱,是明朝中难得的第一名臣。
 于谦|于谦,一个挽留大明王朝的男人,一个孤独的勇者
文章插图
《明史》赞曰: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变起夺门,祸机猝发,徐、石之徒出力而挤之死,当时莫不称冤。然有贞与亨、吉祥相继得祸,皆不旋踵。而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