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于|“单于”的藏语来源和苯教内涵

作者徐江伟授权发表
对“单于”称号,《汉书·匈奴传》曰:“其国称之曰撑犁孤涂单于。”这是典型的藏语名号(又写作“棠黎孤涂”),由两个近义词重叠而成,藏语本义是“天虎神子”,合起来是“天子单于”。
但“单于”(chán yú)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于”(yú),笔者已考证过,本义是“猴”,是古羌藏语中,猕猴众多称谓中的其中一个读音,与“禹”“御”是同名异写,只有世袭君王才能以“yu”自称。
单于|“单于”的藏语来源和苯教内涵】“单”(chán)又是什么呢?乃是“蝉”的本字。原本指那种能羽化再世的神灵,而这就是原始苯教(包括萨满教)最为核心的教义和观念,或曰“功用”。
青藏高原是人类最古老宗教的苯教的发源地,也是最为繁盛的地方,正是原始苯教构成了阿尔泰游牧文化的内核。
从遥远的史前时代起,青藏高原始终是亚洲内陆所有游牧民族共同的信仰中心和文化高地,很自然地也是他们族名和王号的主要来源地,“单于”称号正是如此。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赞普的名号前,常冠有“祖”(?????)或“单”(???? ),因为两者皆是苯教的代名词。其中的“单”(????拼音转写mcan),藏语有“长寿永固、永远延续、永世为中”之义,与苯教的“卐”符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青藏高原在苯教典籍中,被称为“单蕃”,这个“蕃”为古代藏王和藏族的一个自称。按照《阐巴遗教》的说法,单蕃之“单”义为“中央”。其所描述的世界形态是这样的:冈底斯神山位于南瞻部洲的中心,周围分布着:东,汉人国;南,门氏之国;东南,姜氏之国;西,穆氏之国;北,霍尔之国,而藏族所居“单蕃”正好处在世界“肚脐”的位置上(婴孩的肚脐连接子宫,“產”是也)。
在北方游牧民族中,以“单”自称的现象,匈奴之后就消失了,但在青藏高原上却是一直延续着的。例如,十四世纪中期,西藏崛起了政教合一的“帕木竹巴”王朝,创建者名叫“绛曲坚赞”,其中“坚赞”因多见于汉文史料中,已为人们所眼熟,藏文写作 ????? ????(或???? 拼音转写jal-chan),标准读法是“家单”,字面含义是“王单”。此“单”用作动词意为“单王”,因为藏语是倒置语序。
蒙元历史上,窝阔台大汗的次子阔端,也曾有过“单”之称号。阔端封在西夏故地,1239年他派兵进攻乌思藏,直抵尼婆罗边界,震慑了吐蕃各部,于是开始考虑归附大蒙古,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阔端是大蒙古事实上的吐蕃事务总管,萨迦班智达才会赠与他如此尊贵的称号。蒙古语叫作“额禅”(e-chan ),前缀“e-”是尊称读法。
当我们知道了“单”的苯教含义之后,再来看甲骨文“单”和“羌”,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单于|“单于”的藏语来源和苯教内涵
文章插图
甲骨文“单”和甲骨文“羌”字
甲骨文“单”(單)就是“蝉”(chán)的本字,象形甲壳虫(金龟子),由原本指帝王的“甲”,加上两条触须(眼睛)组成,特指一种能羽化再世的神奇力量,而这就是原始苯教的核心理念之所在。
与此对应,藏语“死亡”(敬语)叫作“蝉拉”(Chan-la);藏语把血缘关系(特指父系血缘)叫作“帕蝉”(pha-chan)。
注意,两个甲骨文“羌”,都画成了甲虫之状,因此是同一个苯教理念的产物,一个下面有“火”(火葬),一个没有的,共同点是头上有牛角,背后有猴尾,古羌人既有“牦牛种”观念,又有“猕猴种”观念的缘故。
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匈奴的“单于”称号,源头不在别处,就在青藏高原上,同时也说明,他们很可能是从这片高原上迁徙而去的古羌之一种,匈奴语可能与古藏语更为接近。
这个“单于”称号,也是“王权神授”观念最为直接、形象的表达方式。因为羽化再世是一种神灵属性,不是什么人都有的,只有世袭君王才拥有。古代游牧民族都有祖先从天而降的起源故事,而君王都是祖先神灵的转世,因此,王权来自神授,尊贵出于天命。正是基于这种观念,古代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不管建在什么地方,王权与神权始终是结合在一起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