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在1962年7月与《北京日报》采访人员关于研究历史的谈话这样说到自己的恩师胡适,”三十年代,我进清华大学读书时,教师中没有一个人研究明史,全国也没有人研究。明史知识,我是靠自学得来的。胡适之做过我教师,没给过我什么。我没有从蒋廷黻那里得到什么知识。我之有些知识,主要靠自学。”
吴晗的意思就是胡适虽然当过我的老师,但没给我什么,我的历史知识主要都是自学的。不光是胡适,就连蒋廷黻也给否定了。
【 恩师|胡适是吴晗的恩师,吴晗为什么说“胡适没给过我什么”】
文章插图
1957年吴晗在其《自传》里谈及与胡适的关系,对胡适的帮助没有忘记,“学年论文《西汉经济状况》胡适很赏识,介绍大东书局出版”;“插班进清华历史系二年级,没有钱上学吃饭,胡适介绍我找清华历史系主任蒋廷黻”。“受胡适、顾颉刚、傅斯年的思想影响都很大。虽然和他们的往来并不多,读他们的文章却很多,治学的方法,以至立场基本上是胡适的弟子。”
吴晗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治学的方法,以至立场基本上是胡适的弟子”。如果没有胡适,吴晗的人生不知是什么样?
文章插图
吴晗出生于浙江义乌,中学毕业后家道衰落只能在本村小学教书,后来考入上海的中国公学,校长正好是胡适,从此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1930年3月19日,吴晗径直写信向胡适讨教自己在整理《佛国记》时遇到的问题:“明知先生很忙,不过除了先生之外,我实在想不出一个比先生更能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和指导路径的人。”吴晗写下《胡应麟年谱》,再度为此写信讨教胡适。很显然,吴晗非常需要胡适的指点和帮助。
胡适对吴晗的评价是:“功力判断都不弱“,“中国旧文史的根底很好”,所以对吴晗青睐有加。吴晗考入清华时贫困交加,胡适给清华代理校长翁文灏和教务长张子高写信:“此人家境甚贫,本想半工半读,但他在清华无熟人,恐难急切得一个工读机会。他若没有工作的机会,就不能入学了。我劝他决定入学,并许他代求两兄帮忙。此事倘蒙两兄大力相助,我真感激不尽。”胡适鼎力相助吴晗入学清华,并顺利解决工读手续,解决后顾之忧。吴晗从清华毕业后,胡适又介绍他到燕京大学当图书馆管理员。
文章插图
吴晗研究历史,向胡适请教从何处入手。胡适告诉他,秦汉史文献太少,不宜研究,明史距离不近不远,史料充分。只要悉心研究,一定能有一番大的作为。胡适在给吴晗的信中为吴晗指明了学术方向,说明了之所以让吴晗专治明史的理由,回答了吴晗关于明史的问题,对如何研究明史点拨吴晗找准方向。胡适最后告诫:“请你记得:治明史不是要你做一部新明史,只是要你训练自己做一个能整理明代史料的学者。”
吴晗对胡适充满感激之情,回信感叹,“上次先生所指示的几项,读后恍如在无边的旷野中,夜黑人孤骤然得着颗天际明星,光耀所及,四面八方都是坦途。”
文章插图
胡适的提携加上吴晗的才华,吴晗时间不长已经在国内历史学界崭露头角,后来得以聘为西南联大的教授。如果吴晗做一个纯粹的历史学家的话,大有前途不可估量。吴晗的悲剧在于,一个书生,一个学者,偏偏喜欢政治,在政治的漩涡中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身不由己。正如谢泳所说,”像吴晗这样的读书人,怎么会一下子把自己的独立性全部交出去,变成一个特殊的文人“。
曾在西南联大任教的施蛰存有过一个简短的评价:“吴晗这个人,性直气爽,很急躁,对一切事情太主观。他似乎没有客观世界。他在清华大学读历史系,专攻明史,为蒋廷黻的得意门生,1934年清华毕业,留校当助教。1937年,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熊庆来被任命为新由省立改为国立的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是云南人,此次是奉命去为桑梓服务。他先在清华组织他的师资班子,文理科各系都罗致了一些人,大多是助教、讲师一级的人。只有吴晗,在清华还刚升上讲师。他由于蒋廷黻的推荐,要求熊校长以教授名义聘任他,熊校长同意了。因此,在我们这一辈人中间,吴晗可以说是飞黄腾达得最快的一个。但也因此而助长了他的自信和骄气。”
推荐阅读
- 封神演义,他是轩辕皇帝的恩师,更是截教圣母的克星
- 胡适是新派文化的推动人为何却跟一个小脚夫人过了一辈子
- 鲁迅骂胡适10多年,为何后者从不还口?晚年胡适:鲁迅是我们的人
- 对于包办婚姻,徐志摩、鲁迅、胡适对待原配,谁的做法更加残忍?
- 林徽因最爱的到底是谁直到徐志摩死后,林徽因才对胡适说了实话
- 鲁迅与胡适,同为包办婚姻,原配一个孤独终老,一个幸福到老
- 胡适和郭沫若互看不爽,因郁达夫引发骂战,和好后两人当众接吻!
- 胡适·字迹欣赏…
- 徐志摩遇难后,胡适欲接济陆小曼,提三个条件,让陆小曼感到屈辱
- 胡思杜为何要与父亲胡适断绝父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