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的巨变使棉布印花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扭转?( 二 )


 发展|经济的巨变使棉布印花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扭转?
文章插图
▲染成蓝色的布料
各国同样控制着自身的生产质量,强行推行质量标准,使用标签和铅封(如法国所用的)制度,或者培训督查员以“识别他们(印染厂)印花的染料是否合格”-这一制度在英国得到实行。政府的行为还扩展到对行业的保护和促进。在欧洲大陆,印染厂获得皇家赞助的情况并不罕见。
建立于1750年代末的西莱西亚(Silesian)印花工厂就是接受这种形式的赞助,还有热那亚的印染商杜普兰蒂耶尔(Duplantier),他在法兰克福附近有一家印花工厂,于1741年在皇家特许权的优惠下又在柏林建立了一家棉布印花工厂。还有一些情况下,政府使用金融工具来支持新兴的产业。多亏了进口印度棉布的禁令,在免受欧洲之外竞争的保护下,棉布印花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得到发展。
 发展|经济的巨变使棉布印花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扭转?
文章插图
▲马来西亚的印花布料
科学家、政府和商人之间的纽带,是形成欧洲棉布印花业的一种有力关系,按照乔尔·莫基尔的说法,这种纽带可被视为一种所谓的“产业启蒙”与众不同的特色。而认知基础也就是工艺知识的提高,并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探究占优先权的文化的表达,它是知识的转移,这类知识通过专业工匠的传递、政府的行动,以及科学分析与实验的贡献发生相互作用,使棉布印花在欧洲得以发展。
所有的这些元素都不是欧洲独有的,但它们的结合却是欧洲所独有的。近年来,提尔坦卡·罗伊(Tirthankar Roy)强调了这一点,他发现,“工业化并不会自动地从更高产的技术知识中单独产生,它还需要有利的要素禀赋、有效的市场和适当的制度”。
结语
发展|经济的巨变使棉布印花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扭转?】欧洲18世纪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与众不同,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本章并不是询问欧洲有哪些独特性,或发展轨迹好在哪里,而是想展示,欧洲在棉布印花及利用欧洲以外的知识方面,是属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