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清|吴三桂降清主因不是为“红颜”,而是李自成进京后发生的三件事

鼎湖当日弃人间, 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倶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 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 哭罢君父再相见。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写的《圆圆曲》,其中“恸哭六军倶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两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缟素”是说为死去的崇祯帝披麻戴孝,“红颜”是指明末将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说的是吴三桂听到陈圆圆被掠,怒发冲冠,一怒之下投降清朝的心态。
这种说法已被多数人所认可,但是仍有人持怀疑态度,这是为什么呢?历史真相又是怎样呢?
 降清|吴三桂降清主因不是为“红颜”,而是李自成进京后发生的三件事
文章插图
公元1644年初,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攻入北京,建立大顺王朝,崇祯帝吊死万岁山(今景山),大明王朝彻底灭亡。当时吴三桂带领五万兵马正驻守山海关、宁远一带,明朝灭亡吴三桂何去何从,这是他急需要考虑的问题。
吴三桂首先考虑投奔“南明”,因为南京是明朝的陪都,还存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很多官员在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前已经逃到那里,可以一同抵抗起义军的南侵。当时李自成已控制了黄河以北地区,要去南方,必须通过敌占区,谈何容易!再说吴三桂的部下大多是辽东人,恐怕不愿离开故土跟他去南方,军队还有可能发生哗变,这样就很难收拾了,看来南逃的路是走不通的。
还有一条路就是召集旧部,自立为王。吴三桂深知,这时李自成已经率军北上,多尔衮率清军在关外虎视眈眈,有问鼎中原之意。自己手下虽有几万人马,想在乱中自立为王,定要腹背受敌,等于自取灭亡,这显然不行。
以上两条路走不通,吴三桂就只有投降大顺,用于自保,或者投降清朝,为明复仇了。经过几天的考虑,吴三桂下决心投靠李自成。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其原因是这样的。
 降清|吴三桂降清主因不是为“红颜”,而是李自成进京后发生的三件事
文章插图
降清|吴三桂降清主因不是为“红颜”,而是李自成进京后发生的三件事】一是民族的关系。
因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是“汉人”建立,与吴三桂是同一民族,同一血缘,归降了非议较少。他不愿意投降满清,成为蛮夷的子民,背上千古骂名。
二是吴三桂考虑到了现实问题。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大凌河战败后降清)都是明朝的将领,他本人十六岁就中武举,后为总兵镇守宁远城。他们两代的战功全是满清人的血肉换来的,因此清朝与他有不共戴天的仇恨,这个结绝不可能轻易化解,降清不会有好的结果。
三是对李自成存有感激之情。
李自成为了利用吴三桂抵挡多尔衮的清军入关,写信让他投降,并加官进爵,同时送他四万两银子。在吴三桂眼中,李自成对他还不错。
基于上述原因,吴三桂给他父亲去信说:“知已归降,欲保家口,只得降顺,达变通劝,方为丈夫。”声明他决心投靠李自成了。
 降清|吴三桂降清主因不是为“红颜”,而是李自成进京后发生的三件事
文章插图
虽然下决心归顺,但吴三桂仍有顾忌,不知道部下是什么想法。如果三军将士仍然忠于明朝,不愿同他归顺,岂不弄巧成拙。吴三桂要试探一下众将的心思,当他听到“今日生死,惟将军命”,就是说:我们的生死就全听你吴三桂的了,这样的话时,才把心放下,接受了李自成的犒赏,把山海关交于大顺使者,然后率兵开赴京城,去拜见新主子。
吴三桂在赴京途中,得知了三件事。
第一,李自成在北京发动了一场“逼饷”运动(向明朝官员和富豪逼索钱财),吴三桂的家被抄了,父亲吴襄被抓,关进了大牢。
第二,吴襄在狱中遭到严刑拷打,既使交了钱也不顶用,现已奄奄一息,生死不知。
第三,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掠走(一说是李自成所掠),遭受欺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