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朝代的更迭,历史上的优秀宰相,总会在一个时间节点,“恰到好处”的出现。之后,他们辅佐帝王,维护王朝统治,书写他们个人的辉煌篇章。但即便是这样,历史总是会挤进一些别样的小插曲。
文章插图
第一个:耶律楚材,仁者之功,孰能与京。耶律楚材,辽皇族后裔,号湛然居士。精通多门学科,1215年归降成吉思汗,主要的工作是占卜星象和随军医生。而且,他才识过人,为人正直,1218年参政,官至中书令。因此,元朝制定的一些重要典章制度,很多都是他的成就,深得成吉思汗及其儿子的器重。当时,在政治上,他改变了蒙古“军政合一”的制度,设立长官管理政事,不仅选用儒生来担任官职,还帮助其制定了君臣礼仪制度。自此,蒙古族才有了“尊汗”的下跪礼。
文章插图
此外,他提出《便宜十八事》的临时法律,使得社会治安大为好转。而且,他反对蒙古贵族的强行征税,提出:将奴隶和农奴及驱口都变为“正式户籍”,为国家编户,推进社会进步。除此,他还制定了新的赋税制度,不让蒙古贵族将农田改为牧场。在军事上,他反对野蛮屠城的做法,挽救了很多生命。在文化上,他推崇儒学,提倡保护儒士。但是,窝阔台汗死后,他就被边缘化了。死后,按照其遗愿,耶律楚材被安葬在了燕京故里的瓮山脚下。可以说,耶律楚材的出现,不仅让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原始的游牧生活方式,还让中原的文明得以保护和发展。只是,没有了施展拳脚的空间,纵有一身“绝学”,也只能在忧愤中抱憾余生。
文章插图
第二个:张居正,遭时遇主,挺然为之。张居正,可以说是一个神童,12岁中秀才,13岁参加乡试。可是,他却偏偏遇到了顾璘,此人觉得人才就该多磨炼。因此,一篇好文章并没有打动他,直到3年后,张居正才拿到了举人文凭。之后,23岁中进士,43岁入内阁,48岁当上宰相。此时的明朝廷,官员不为政,军队腐败,国库空虚,农民不种田,都起来造反。于是,他站在“帝王”的立场,先用“是盗就斩”的手段强力镇压,再积极推进“变革”,让国库充盈老百姓吃饱穿暖,从而,也提升了军队的作战力。
文章插图
张居正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机构精简整顿;当时,他觉得官员太多了,便将能合并的部门都并了。在户部实行统收统支,考核不合格的官员,基本都被淘汰了。而且,还明确权限职责,制定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办法,加强人事管理。所以,不但缩减了财政支出,还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整顿法纪风气;在他看来,必须依法治国,只有这样,天下人心才能“服”。徐阶曾做过首辅,同时也是他的保荐人,其亲属犯法了,他一样毫不留情。此外,功臣世家黔国公沐朝弼,不止一次藐视法律,别人都觉得棘手,可是,他却不怕,照抓不误。
文章插图
三、带头廉政;当时,李成梁感谢他的“推荐”,派人送去了钱财。而他不仅果断拒绝了,还严肃地说道:“你的主人,是靠自己的战绩获得了这份殊荣,我如果拿了这个礼,那就是对皇帝的不敬。”正因为他的“身正”,使得他制定的政令,大家都会执行。四、坚持减免“欠债”;张居正和皇帝说:“现在,老百姓的收入有限,一年的收入勉强活一年,如果,年成不好,生活就更难了。”听后,明神宗同意了,免除了农民在万历七年以前的积欠,从而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推荐阅读
- 曾国藩的三十六字诀:字字千金
- 曾国藩:一个有所成就的人生,先从治家开始
- 《曾国藩家书》:对人要宽严相济,办大事要有人才备份
- 曾国藩: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
- 曾国藩: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 曾国藩一生信奉的八大处世哲学
- 曾国藩人生有三不斗,越是不斗越兴旺
- 曾国藩三幅经典对联,说透了人生大智慧
- 洪秀全与曾国藩, 两个仇人如何教育儿子
- 曾国藩:三个字,迈上人生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