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跨界扣问:让AI成为作曲家和发明家,哪个更难?( 三 )


机器狗能够自己开门 , 仿人机器人摔到了会自己“鲤鱼打挺”地起来;机器袋鼠则能大幅度跳跃……大家不禁看得兴致盎然 , 王皓告诉听众 , 由美国MIT团队做技术支撑的波士顿动力公司生产了很多仿生的机器人 , 这一类主要是模仿人和自然界动物的功能 。 “它们是机器人界在仿人仿生机器人领域的第一阶段目标 , 国内科研队伍也在研究 , 还有‘遛狗’比赛 , 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并不大 。 ”
王皓进一步介绍 , 目前学术界正在向下一个阶段迈进 , 即机器人能“生”机器人 , 机器人能够自我进化 。 王皓解释 , 就是造出来的机器人能够像动物一样进化、像孩子一样学习了解外界 , 会成长 , 会适应环境 。 王皓展示的画面中 , 海外团队设计了一个很小的四足机器人 , 现场把它的一条腿截断 , 然后给它10分钟时间 , 看它能否通过自我学习学会用三足走路 。 十分钟过去了 , 这个三腿机器人果然行走自如 。 王皓说 , 所谓“生”一个机器人 , 就是用仿生算法自动化地设计出一个新机器人 。 他对代晓蓉说 , “这种难度和让计算机作曲的科学难度差不多 。 ”
机器人|跨界扣问:让AI成为作曲家和发明家,哪个更难?文章插图
左上是美国BostonDynamics公司2018年研制的机器狗正在开门 , 右上是德国Festo公司研发的袋鼠仿生机器人BionicKangaroo正在跳跃 , 下方的这些仿生机器人 。 水母、蜻蜓蚂蚁等都是“间谍” , 在侦察领域大显身手
机器人|跨界扣问:让AI成为作曲家和发明家,哪个更难?文章插图
三足机器人通过算法学会了三足行走
代晓蓉接着话题 , 分享了2019年人工智能大会负责演绎的体会 。 当时 , 急需要一场凸显人工智能气质的表演 。 尽管在张艺谋《2047神鼓·新》中已经能应用机器人和人同台演出 , 但更高级的要一个如人形的机器人 , 那将是更理想的爆点 。 代晓蓉几番搜索 , 终于满意地延请了意大利公司设计的钢琴机器人 , 他长得如人形 , 有点卡通的面容 , “可是他弹奏钢琴时 , 眉毛、眼睛都会动 , 人设就是富有情感 。 ”在现场 , 钢琴机器人坐在钢琴前演奏 , 同时也和少年宫合唱团进行了合作 , 他悦耳的声音是电子所合成 。 事后 , 代晓蓉了解到 , 这个惟妙惟肖的艺术机器人是一个五人组的团队协作的产物 , 其中有艺术家、科学家 , 还有产品设计师 。 她看着王皓半玩笑地说:我们的科学家在致力生产力的提高 , 我迫切感受到艺术家需要和科学家多多联手 。
机器人|跨界扣问:让AI成为作曲家和发明家,哪个更难?文章插图
机器人|跨界扣问:让AI成为作曲家和发明家,哪个更难?文章插图
意大利的钢琴机器人在2019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艺术欣赏体验会”上表演《Perfect》 , 他的眉眼都会传情
王皓当即响应 , 为代晓蓉解开像与不像背后的科学之谜 。 他说 , 在1970年 , 日本东北工业大学的森政弘教授就已经提出一个现象 , 在制作仿人机器人时 , 当与人类非常接近时 , 就很容易因为一丝一点的不像而南辕北辙 , 那时的不像会让人起“鸡皮疙瘩” , 让人类对仿人机器人的主观感觉很不愉悦 , 这称为“恐怖谷理论 。 ”所以 , 一般卡通形状或者纯机械结构的机器人 , 反而不会给人类不悦的主观感觉 。 王皓又展示了一张人和机器人的“双胞胎”照片 , 这是日本大阪大学的石黑浩教授 , 他在《自然》杂志上发文介绍了自己制作自身的“类人机器人”的经过 , 仿人机器人和本人的面部细节完全一致 , 王皓问大家 , 能否分清哪个是教授本人?大家面面相觑 。 “这是2005年的科研成果 。 ”
曾去德国留学过的王皓又饶有兴致地介绍了Festo这家德国公司的实验室研发系列仿生机器 , 有仿生水母 , 仿生蜻蜓 , 还有仿生蚂蚁 , 用于空中和地面的侦察 , 形状非常逼真 , 在军事领域可以大显身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