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跨界扣问:让AI成为作曲家和发明家,哪个更难?( 四 )


机器人|跨界扣问:让AI成为作曲家和发明家,哪个更难?文章插图
2005年 , “日本机器人教父” 大阪大学石黑浩教授与他自己研发的类人机器人合影 , 难辨真假
数据与算法:
图形算法分形出美丽的图形成为新视觉艺术
计算机界的愿望:何时能让AI完成原创发明?
算法如今被屡屡提及 , 名词已不再陌生 , 但具体如何应用到艺术领域 , 代晓蓉的介绍再次令听众打开视野 。 代晓蓉首先推出世界当红的土耳其多媒体艺术家兼导演、谷歌艺术和机器智能项目的驻场艺术家Reflik Anadol , 这位85年出生的艺术家致力于用图形算法来制作美丽的图像 。 其原理就是基于数据、形成算法、变成图形 , 随机的分形往往能产生超乎人类想象的图形造型 。 代晓蓉展示了不少美丽的图形 , 她说 , 十几年前接触到由东京艺术大学的团队探索的视觉分形艺术 , 近两年 , 普遍用大数据来形成视觉模型 , 然后进行视觉动态创作 。 这些海量数据大多数来自照片、气象预报资料 。 在洛杉矶爱乐乐团成立100周年庆典上 , Reflik Anadol 就将这些数据产生的图像投影在舞台背后 , 前方是交响乐团的演奏 , 图像和音乐彼此交辉 。 “异常辉煌 。 ”
机器人|跨界扣问:让AI成为作曲家和发明家,哪个更难?文章插图
洛杉矶爱乐乐团成立100周年庆典背后的数据图像
机器人|跨界扣问:让AI成为作曲家和发明家,哪个更难?文章插图
艺术家Refik Anadol 的作品《WDCH Dreams》
“当下 , 这些图形算法被他用在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中 。 ”艺术家的话音刚落 , 王皓就笑着给出了科学技术角度的解释 。 “这就是插值类算法 。 ”王皓说到 , 理工男的理想是找到一个公式来准确描述自然规律 , “但是 , 并非所有的科学规律都有解析的表达 。 ”数学物理界的翘楚最终明白 , 许多的自然规律只能用数值方法来获取 , 而没有一个固定的公式 。 王皓介绍 , 目前 , 大多数原创性的、概念阶段的伟大设计都主要由人产生 , 计算机随后优化 。 像文艺复兴画坛巨擘达尔文 , 他的时代没有计算机 , 这位天才有那么多神奇机械设计 。 “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让计算机自己设计原创的概念和内容 , 但好像这和计算机能否产生优美旋律一样 , 成为一个永久的期待 。 ”
代晓蓉笑着接口 , 是否意味着这是“算法作曲”?
“算法作曲中的算法可以有三种来源 , 第一种是对经典作曲家作品的分析 , 得出作曲家组织音高、节奏等音乐元素的逻辑 , 作为一种算法;第二种是作曲家直接将自己创作的逻辑告诉计算机 , 成为一种算法 , 第三种是从非音乐的领域获得一种自然界中的普遍构建规律 , 成为一种算法 , 譬如L-system或者斐波那契数列 。 ”她介绍 , “我曾经和年轻作曲家戴维一老师探讨算法作曲 , 他认为:学界探索算法作曲的目的 , 是通过计算机的辅助 , 最大限度地接近音乐构建的自然规律 。 ”当音乐进入数字时代 , 对音响的审美、创作技法也随之演变 。 作曲家不再追求传统意义的旋律之美 , 无论算法作曲、电脑音乐 , 人工智能可能更追溯音乐起源的本质——数学 , 通过计算机辅助 , 还原声音组织中的数理逻辑 , 进而开拓音乐音响的表现空间 , 建立更为多元的音乐应用场景 。
机器人|跨界扣问:让AI成为作曲家和发明家,哪个更难?文章插图
科学家发明的巴赫AI作曲 , 只要在机器上输入任意音符 , AI就能做出接近巴赫的曲调
数字孪生:
同在赛博世界和现实世界 , 谁是真人?
捕捉高级工匠技艺 , 用数据手套传帮带
代晓蓉对当代艺术的最新追求让听众有些眼花缭乱 , 她又将大家带入“数字孪生”在艺术创作中的魅力 。 数字孪生 , 学术术语通俗解释就是 , 在赛博世界里创造一个现实世界 , 并且虚拟世界跟随现实世界而进行实时动态变化 。 她举了两个例子加深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