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 , 外骨骼用得最多的是搬运 。 美国军方在战士身上的实验表明 , 通常能搬起的重物是50公斤 , 如果联上外骨骼 , 300公斤是“妥妥的” 。 所以 , 京东等物流店曾打出响亮的口号:“京东搬运 , 用外骨骼 。 ”这种提效增能的效果 , 如果普遍使用在像洋山深水港这样的领域 , 搬运工的能力、效率会加倍提升 。
王皓还给出了其他领域的应用场景:在一些焊接或人工打磨领域的作业 , 上臂加上外骨骼 , 人手不易劳累 , 焊接或打磨的轨迹也会更精准;如果是长年的抬头安装工位作业 , 需要用上腰肌力量的 , 可以在腰间绑上外骨骼 , 保护作用就非常明显 。 有听众问 , 这和工业机器人或机械手有何区别?多年耕耘于工业机器人制造的王皓披露 , AI 在深度学习上的优势目前更多体现在下棋等领域 , 但对于需要精巧操作的工种 , 人肢体的灵活性远远胜过机器人 , 因此 , 外骨骼是充分利用了AI成为人的延伸工具的功能 。
文章插图
美国机器人公司Sarcos研发的——Guardian XO , 军方战士配备这类外骨骼 , 力量陡升
康复领域更是带来看得见的福音 。 比如 , 对于小腿萎缩走路要坐轮椅的病患来说 , 在小腿处绑上外骨骼 , 王皓展示的视频中 , 患者就能借助拐杖慢慢独立行走了 。 王皓还分享了一个真实故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名下肢残疾学生 , 通过顽强的意志修完了四年本科课程 , 就在发毕业证书的典礼上 , 他借助外骨骼 , 生平第一次站起来 , 激动地接过校长递过来的毕业证书 。 这样的感人瞬间是属于全世界的 , 是人类和AI的合作红利 。
“外骨骼的使用 , 分成主动式和被动式 , 通常所说的都是被动式 。 如果是选择主动式 , 还需要去探寻人体的生物力学规律 , 顺应和放大人体动作意图 , 让外骨骼和人协调一致 , 反之 , 人的动作和外骨骼会发生冲突 。 ”
文章插图
丢弃轮椅 , 拄了拐杖行走自如的小腿萎缩者
外骨骼应用到艺术领域 , 是怎样的场景呢?代晓蓉认为任何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会带来艺术生产的变革 , 比如照相机发明后 , 画家不再强调画得逼真 , 印象派就在这样的技术前提下 , 通过对光影的捕捉 , 形成表达个人感受的绘画流派 。 在后现代艺术的语境下 , 后人类主义表达了一类艺术家对未来科技的态度 , 出现很多以科研为题材的艺术创作 , 例如开始探索人的肢体如何通过机器的附加来延伸人的某些本能 。 代晓蓉展示了去年年底上演的机械舞蹈《INFERNO》 。 画面上 , 不会跳舞的观众穿上外骨骼机械衣 , 就会跳起事先设定的舞蹈 。
代晓蓉还例举了她读中学时就跟踪的艺术界的科技控Stelarc , 这位澳大利亚艺术家不断用舞台来创作机器 , 除了自己穿上仿生衣服进行艺术表演外 , “他还探索将人体器官和传感器结合 , 并在自己身上动刀动枪 , 比如 , 他在胃上测试遥感技术 。 ”代晓蓉评价:这是在探索人体与机械结合的极限 。
文章插图
【机器人|跨界扣问:让AI成为作曲家和发明家,哪个更难?】德国艺术家比尔·沃恩(Bill Vorn)和路易斯-菲利浦·德摩斯(Louis-Philippe Demers) 共同制作的机器互动表演作品《INFERNO人机共舞》
文章插图
澳大利亚表演艺术家Stelarc的作品《Stelarc外骨骼》
仿人机器人:
让机器人“生”一个机器人;
人形的艺术机器人为何能挤眉弄眼
推荐阅读
- 唐山四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双臂机器人引领人机协作新纪元
- 大众展示EV公共充电新解决方案:移动充电机器人
- 普渡机器人获最佳商用服务机器人奖
- 内存大厂跨界之作!芝奇Enki 360一体式水冷评测:高密度冷排稳压18核心
- Clearbot:一款能自动在水上追踪收集垃圾的机器人
- 机器人|万州区举办“中国梦科技梦”机器人编程大赛
- “女性机器人”为啥火?外表颜值高、功能强,内部结构也一清二楚
- “机器人妻子”上市遭抢购,是在解决刚需,还是在挑战伦理?
- 魅族跨界做“灯”,首批健康照明产品已在全渠道开售
- 跨界才是潮流?看看这四款联合跨界手机 款款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