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叹|惊叹“生命之美”!自然博物馆精选399件标本亮相展厅

小巧灵动的昆虫,翱翔云端的飞鸟,健步奔驰的走兽,遨游水下的水生动物,挺拔俊俏的植物……千姿百态的生物共用着一片家园,也共同展示着自然界的美丽。
日前,“生命之美”展览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展,展览以突破惯有的陈列方式展现该馆原创性的学术研究成就。
昆虫、飞禽走兽、海贝、植物……自然博物馆精选了399件生物标本领衔亮相展厅,让观众在目不暇接中,惊叹“生命之美”。
观展亮点
用色彩讲述大自然的美
 惊叹|惊叹“生命之美”!自然博物馆精选399件标本亮相展厅
文章插图
“美”是这个展览给所有观众最强烈的感受。展览对不同色彩的设计和归纳,带给人们震撼的心灵冲击,展现着深刻的生命活力。
纯净的蓝色给人一种安详、广阔与冷静的感觉,而当它出现在那些灵动而优雅的动物身上时,则往往让人感到惊奇。海豚的皮肤、金丝猴的眼圈、麝雉的脸部、秃鹫嘴基上的蜡膜……展览中,这些“蓝精灵”给人们带来“匪夷所思”的神秘感受。
红色是最富有生命力的色彩,展览中,红色的动物“明星”带给观众们炫目强烈的视觉冲击。美丽的红鹮全身的羽毛基本上是非常鲜艳夺目的红色。当它们成群飞翔时,显得轻逸而潇洒,仿佛仙女在空中列队飘舞。大火烈鸟全身的羽毛主要为朱红色,特别是翅膀基部的羽毛,光泽闪亮,远远看去,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
白色,象征纯洁。黑色,代表庄重。展柜里,“非洲美猴王”黑白疣猴轻盈地展示着斗篷般飘逸的白色长毛。白头叶猴的小黑脸儿上顶着一撮直立的白毛,看上去十分“时髦”。展板上的大熊猫无疑是最人见人爱的“黑白配”了,自然博物馆科普部工作人员赵妍介绍,熊猫身上黑白相间的皮毛是它们由于无法通过迅速换毛来适应不同季节的背景颜色,而进化出的一种折中的保护色。
三叶虫化石再现“亿年往事”
 惊叹|惊叹“生命之美”!自然博物馆精选399件标本亮相展厅
文章插图
化石作为亿万年前的远古生物遗留在地球上已石化的身体结构,或生活时留下的遗迹印痕,能够真实反映生物当时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生物化石形态之美”展区的展柜里并排放置着四件大小、形态各异的三叶虫化石标本,向观众追述“亿年往事”。
三叶虫曾是地球历史上最闪耀的生物类群之一。如果说恐龙是古生物中脊椎动物的“代表”,那么无脊椎动物的“代表”毫无疑问当属三叶虫。甚至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它们已经是古生物的代名词了。作为最早出现的节肢动物类群,它们在早期地球的海洋里游弋了数亿多年。
 惊叹|惊叹“生命之美”!自然博物馆精选399件标本亮相展厅
文章插图
这些三叶虫化石标本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们保存完好、细致入微的结构表现力。其实,即使保存相对完整的化石,也难逃时间的“摧残”。让它们恢复当年神采,展现古生物本原面貌的,是修复师技艺精湛的双手。自然博物馆的专家介绍,在处理生物化石时,工作人员们通常需要使用显微镜,一点一点将化石周围的“围岩”剥除,好让它们真实的骨骼或结构暴露在观众面前。
就比如这四件来自摩洛哥的三叶虫化石,有的头顶威风凛凛的“三叉戟”,有的长着浮夸的棘刺和层层叠叠的胸节。让它们分毫毕现地“复活”在观众眼前,修复师们又花费了多少心思呢?
观展解码
“栩栩如生”离不开“回春妙手”
 惊叹|惊叹“生命之美”!自然博物馆精选399件标本亮相展厅
文章插图
“来观展的大小观众,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真的吗?’”赵妍说。
的确,在这个展览上,跳跃的藏羚羊、嚎叫的野狼、攀爬的小熊猫、匍匐待发的美洲狮……每一件动物标本展品,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来形容都不为过,似乎它们身处的并不是博物馆的展柜,而是陡峭的绝壁、茂密的深林和广袤的大草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