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北大教授恢复土葬!心中没有尊重,火葬还是土葬都只是形式


 尊重|北大教授恢复土葬!心中没有尊重,火葬还是土葬都只是形式
文章插图
近日,一则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北京大学宗教学、哲学教授吴飞就提议恢复土葬,他认为,火葬更加消耗金钱与土地资源,给人一种把逝者当垃圾的感觉,丢失了葬礼中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此,网友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赞成,也有反对,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原因。中国古人的思想是“事死如事生”,所以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平头百姓,都想在死后建陵挖寝,带上一堆随葬品,延续生前的生活。在历史学者和考古专家的眼中,这种丧葬方式再好不过,因为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籍,使中国的历史从未出现过断层。
 尊重|北大教授恢复土葬!心中没有尊重,火葬还是土葬都只是形式
文章插图
但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社会财富只掌握在统治阶层的手中,所以就出现了十万民夫修陵寝,甚至有的皇帝的陵寝从登基挖到驾崩,极尽奢华,浪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而另一方面,普通百姓不过就是一具薄棺,几件生前喜爱的玩意草草随葬了事,甚至遇上连年战乱,大饥大荒之年,就只能路有饿殍,随野狗啃食。这样的差距让“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向各种奇怪的丧葬仪式上转移,结合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每一个地区都出现了独特的丧葬习俗,但这些丧葬习俗真的算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吗?
 尊重|北大教授恢复土葬!心中没有尊重,火葬还是土葬都只是形式
文章插图
吴教授提到,土葬比火葬更节省金钱与土地资源,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以北方为例,推行火葬之后,如果能够买到墓地,可以迁往墓地埋葬,如果无法购买墓地,也可将亲人的骨灰寄存在殡仪馆,殡仪馆每年收取一定的保管费。这笔费用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寄存,而这笔寄存费是远远低于墓地的费用。在选择墓地方面,一个骨灰盒的埋葬所需要的空间和一具棺椁所需要的空间相比,明显是骨灰盒所需空间更小一点。
 尊重|北大教授恢复土葬!心中没有尊重,火葬还是土葬都只是形式
文章插图
在支持土葬的人群中有一个说法就是:“土葬并不浪费土地资源,如果真是这样,千百年来死亡的人占据的墓地早就让今天的人无立足之地了”。这个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千百年来死亡的人口虽多,但真正有墓地的人又有多少呢?这其中有大量的人口是死于饥荒,战乱,瘟疫。短短的三国历史中,中国人口就由五千多万减少为百万人口,这些死去的人埋在哪里?很多不过就是草席胡乱裹了,丢掉而已。另一种说法是“即便现在埋下去,多年后也会变成无主之坟,仍然可以再利用”。这里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某县当年为了修建铁路,在征地开发时,遇到了大片的无主山坟。
 尊重|北大教授恢复土葬!心中没有尊重,火葬还是土葬都只是形式
文章插图
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在发布领取公示后也并没有人领取,无奈最终由政府部门出面收拣所有遗骨,统一焚化另行存放,为此当地政府额外支出了一大笔费用。这样的事情算不算是浪费资源呢?火葬是对逝者的亵渎?我们在这里不讨论宗教和各民族独特的丧葬方式,仅仅以汉族人的丧葬为例。在传统文化中,逝者的遗体是不能损毁的,这也是新中国推行火葬时遇到的最大的难点,很多老人不忍亲人的遗体受到破坏,更是因为“挫骨扬灰”在中国古代是对逝者极大的蔑视和侮辱,所以很多人觉得难以接受。但问题是,埋在地下的遗体就不会损毁么?遗体埋入地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分解,“所谓死后留有全尸”也不过只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既然遗体终归是要尘归尘,土归土,只要不是抱有故意破坏,故意侮辱的态度,火葬又有何不可呢?
 尊重|北大教授恢复土葬!心中没有尊重,火葬还是土葬都只是形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