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今天我们为何要怀念他?用哲学视角读懂大儒张载

诸子百家|今天我们为何要怀念他?用哲学视角读懂大儒张载_原标题:今天我们为何要怀念他?用哲学视角读懂大儒张载
说到“张载”这个名字 , 可能陕西关中之外的很多人并不一定熟识 , 但提起“为天地立心 , 为生民立命 , 为往圣继绝学 , 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 , 绝大多数人都会连连点头——听过!
诸子百家|今天我们为何要怀念他?用哲学视角读懂大儒张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张载 , 字子厚 , 因居于横渠(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横渠镇) , 世称横渠先生 , 故而他这四句被历代传颂不衰的名言 , 也被称为“横渠四句” 。
张载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 因讲学于关中 , 故其学派被称为“关学” 。从北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张载诞生到如今 , 整整一千年过去了 。“千年事与浮云去” , 千年之前 , 他到底向这个世界贡献了什么?直到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去追思和怀念?因在张载教育思想、家风传承等方面已有众多普及性文章 , 本文则试图窥探张载在哲学思想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
“太虚即气”的本体论
为中国唯物论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张载说:“太虚无形 , 气之本体 。”这里的“本体”与西方哲学中的“本体”概念并不一样 , 这里指事物的本来面貌 。他认为我们所处的广袤无际的宇宙是没有形状的 , 但并不是空无一物 , 它有一个本体存在 , 就是 “气” 。“气”的运动变化产生“聚”和“散”两种状态 , “气”聚则形成世间万物 , “气”散则复归于太虚(太虚不能无气 , 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 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 , 所以张载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
诸子百家|今天我们为何要怀念他?用哲学视角读懂大儒张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代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曾指出 , 张载在中国思想史中第一次对唯物论的基本范畴“气”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认为“张横渠是宋代卓越的唯物论者 , 他对唯物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周敦颐说:“文所以载道也 。”古人著书立说都是为了说明道理 。那么 , 张载苦苦思寻半生而建立“太虚即气”的本体论 , 是想说明什么?对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帮助?
张载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他说 , 知道了“太虚”是由 “气”组成的这个道理后 , 世人则能明白: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无” 。
“近来朝野客 , 无座不谈禅 。”张载所处的年代 , 他面对的是“佛老盛行、儒学式微”的现实 。作为一代大儒 , 要与释道抗衡 , 对儒学正本清源 , 首先必须弥补原始儒家在本体论上之不足 , 建立自己的本体论哲学 。故而 , 他“访诸释老”又“返归六经” , 在批判吸收佛道两种学说的同时 , 又为儒学开出一条自我超越的道路 。
诸子百家|今天我们为何要怀念他?用哲学视角读懂大儒张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空”“无”等思想正是佛道两家的普遍概念(佛教所谓“色即是空” , 道家所谓“有生于无”) , 所以张载要运用他“太虚即气”的本体论 , 对这两家的思想进行反驳 。他认为 , 佛教所追求的“寂灭”是“往而不反” , 而道家追求的“长生”则是“来而不往”(彼语寂灭者往而不反 , 徇生执有者物而不化) 。这两者 , 一个是“气”散了不想重新聚 , 一个是“气”聚后不想再散 , 都违反了“气有聚有散 , 没有生灭”的规律 。
同时 , 因为“气有聚散”的运动变化 , 故而人有生必有死 , 万物有存必有亡 。他在批评佛道两家生死观的同时 , 建立起了儒家淡然从容的人生观 , 确立了中国人正统的生死观和人生境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