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苏雁
近期,《锦绣和平——梁雪芳刺绣艺术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出,受到了观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展览用至柔之物表达了至暗的惨痛历史,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经历过创伤磨难之后要倍加珍惜当下的和平时代。”有观众留言道。
2017年,梁雪芳在苏州博物馆举办刺绣展,前来观展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心念一动。他想,何不请这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做一场围绕历史与和平为主题的展览呢?
张建军的邀请得到了梁雪芳的积极回应,之后的两年多时间,她沉浸在纪念馆刺绣展的创作之中。她试图用精致、绵密的传统刺绣艺术,表现那些悲壮的瞬间、那些温暖的场景,让人在艺术的氛围下重回那个历史现场。
文章插图
长3米、宽2米的巨型刺绣作品《六朝松与紫金草》。卢小平摄/光明图片
苏绣技艺与绘画艺术相融合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陈部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览分为“金陵不忘”“生生不息”“和平永存”三部分。“金陵不忘”通过文物复制和肖像再现等形式,讲述了83年前外国友人约翰·拉贝、明妮·魏特琳、贝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与中国同胞守望相助的故事。“生生不息”以长明火、六朝松、紫金草为创作灵感,让观众直观了解南京这座城市对和平的理解与传承。“和平永存”将苏绣技艺与绘画艺术相融合,以寓意和平的鸽子、荷花等为内容。
以南京大屠杀史实为题材的“命题作文”,对梁雪芳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传统手工艺诞生于生活,刺绣也不例外。柔软的刺绣,惯常于表现江南生活的情趣,如何艺术地再现这段悲壮的历史?又如何让观众感受到作品背后蕴含的动人故事,从中汲取力量?
“在查阅南京大屠杀史料时,我看到太多血淋淋的暴力场景,让人窒息。但也不乏国际友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义举,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梁雪芳告诉采访人员。她擅长做以少胜多的虚实乱针绣肖像,因此决定选取拉贝、魏特琳、辛德贝格等国际友人,用与他们相关的事物或者直接用肖像来展现、讴歌他们的义举。
观众对《拉贝》刺绣肖像评价很高。创作时,梁雪芳没有在拉贝的具象上投入精力,而是抓住了神韵,勾勒出其代表性轮廓,传递出了拉贝坚毅的神情,使得人物形神兼备。绣像用线极简,采用大量留白,颇具中国画神韵。
如何表现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六朝松是最合适的形象。梁雪芳专门来到东南大学的校园里,与这棵1500多岁的古树“会面”。她一待就是4个多小时,观察、记录古树的每一个细节和局部。“从这棵树上看到了六朝古都的荣光与沧桑。尽管历经千年,树皮开裂,但它依然昂扬向上。”她说。
最终,呈现在展馆中的是一幅长3米、宽2米的巨型刺绣作品《六朝松与紫金草》。梁雪芳没有选择常规的丝线来绣,而是改用粗犷的沙滩网布和仿丝线,来表达中华民族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生命力。
绣材的改变丝毫没有影响作品的表现力。松柏枝上的小松针叶毫发毕现,衬托得古树愈加苍劲有力。而象征和平的紫金草,在六朝松脚下迎风摇曳——每逢春天,南京紫金山上、玄武湖畔、城墙根边,一朵朵紫色的小花怒放。即便经历侵华日军的疯狂蹂躏,第二年春天,南京城的紫金草依然如期盛开。
讲好故事引发观众深入理解与思考
《锦绣和平》展出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观众们大多非常喜欢这些故事。在《拉贝》刺绣肖像旁,纪念馆专门循环播放一段视频。这是柏林时间2019年7月4日上午,江苏省歌剧院原创歌剧《拉贝》的剧组代表和纪念馆工作人员一起,前往位于德国柏林西郊的拉贝墓地凭吊的视频画面。拉贝、魏特林、辛德贝格等国际友人与中国同胞守望相助的故事,通过刺绣作品《辛德贝格黄玫瑰》《魏特林菊花》以及南京人民送给辛德贝格的《见义勇为》刺绣条幅复绣,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览形式和材料的综合使用,使得历史与当下发生关联,也加深了观众对历史的理解。
推荐阅读
- “老戏骨”惠英红好优雅,裸色刺绣裙精致高贵,60岁美得真实自信
- 李晶:关注传统,探索未来·《贵州民间艺术通论·刺绣卷》艺术价值
- 中阳:刺绣产业托起绣娘的致富梦
- 金巧巧为走红毯拼了,穿刺绣旗袍大秀好身材,可恨天高看着挺累人
- 如果你也想学刺绣,13种基础刺绣针法先学会吧
- 视觉盛宴:落叶上的美丽刺绣
- 三国两晋南北朝|刘备的野心有多大?只要有一丝机会,尽量多捞好处
- 树叶上的刺绣,精致可爱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
- 留一丝执念,静待下一世
- 【艺创艺趣】矿工自学成根雕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