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阴阳三十六计(二):用“瞒天过海”来欺骗敌人?你错得厉害( 二 )


事实上这计针对的应该不是敌人,而是皇帝,也就是我们自己这方的管理者。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要针对我们自己人?
“瞒天过海”的用法
没啥好奇怪的。因为有时候,自己人搞出的幺蛾子比敌人更大,特别是在我方占优势的时候。
正是“备周则意懈”,当胜利几乎已经收入囊中时,人的各种私心往往就钻出来了。想要多捞点好处的,想要镀点金的,想要平息舆论的。各种各样的杂念一起,往往帮倒忙。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安史之乱中,哥舒翰死守潼关,本来正是以逸待劳之计,先挫了敌人的锐气。而且叛军缺乏长远的打算,时间一久,内部都会出乱子。可是唐玄宗等不及了啊。感觉再拖下去,自己这边的粮食就不怎么够了。于是强令哥舒翰出击,结果一战之下,唐军大输特输,哥舒翰被俘,叛军兵进长安,唐玄宗狼狈逃往四川。
 唐太宗|阴阳三十六计(二):用“瞒天过海”来欺骗敌人?你错得厉害
文章插图
哥舒翰不是败给安禄山,他是败给了唐玄宗
类似的事在历史上一再发生,外行领导内行,出于政治目的忽略现实军事的状况。比如杨广三征高丽,还有靖难之役中朝庭军北征。最扯的是南北朝末年,北齐皇帝高纬对北周的晋州的进攻。本来北齐将士用命,已经打破了晋州城墙,但高纬感觉自己的宠妃冯小怜没看仔细,居然让军队后撤,再来一次战斗,这就给了北周军以喘息之机,最后翻盘。
种种事例说明,敌在我方指挥部。如果不先把自己这边的高层摆平的话,哪怕你兵多将广、粮草充足、武器先进,也经不过这些猪队友霍霍的。所以要想成功,对他们的一些欺瞒是必不可少的。
历史上没有唐太宗渡海,却有宋真宗登城。那是公元1004年,辽国大军南侵宋朝,双方交战进入了白热化境地。不过宋朝皇帝宋真宗不怎么想打。因为他老爹宋太宗曾经征过辽,输得很难看,还很有可能因为战伤起了内感染,最后导致其死亡。所以对宋真宗来说,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议和,而不是将敌人赶走。可能他与现在网上的键盘侠一样,已经把“经济利益”的帐算好了。
 唐太宗|阴阳三十六计(二):用“瞒天过海”来欺骗敌人?你错得厉害
文章插图
热血杨家将
因为在宋初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将精兵强将收归中央,开始了以文制武的军事管理模式,宋太宗又玩遥控微操,军队战斗力下降很大,而且针对北方民族擅长的骑兵,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宋军没有反制的方式。同时辽国是已经完成了封建制改革的国家,科技力提升,实力远超以前的匈奴。
所以说,如果真的两国全面开战的话,哪怕大宋朝拥有著名的杨家将,赢面也不是很大。从经济成本来看,的确和谈是最好的出路。
但是丞相寇准却不这样看,因为他知道,帐不应该是这样算,积极进取总好过舍财保命,而仅仅是杨家将那些边军并不是大宋朝战力的全部,真正有实力的禁军在皇帝手里攥着呢。但是他们是皇帝的命根子,怎么可能轻易让他们上前线?
于是寇准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丞相的职能。首先,故意拖延、扣压有关和谈的消息,给皇帝造成辽国人不想和谈的迹象。然后等皇帝有些上火时,把积累已久的战报一股脑拿给皇帝,这就给了真宗以辽国人节节紧逼的感觉。
泥人也有三分火性,何况皇帝,宋真宗终于感觉自己应该雄起一回,在寇准的“激将法”下,决定御驾亲征。皇帝的到来给前线的军士们以很大的刺激作用。宋军使用了最先进的武器床子弩,射杀了辽军主帅萧挞凛。当年著名的杨老令公就是败于他手,这件事的确大振了宋军的士气。更别说随行护驾的精锐禁军的到来,这为宋军后来签订“檀渊之盟”获得了优势。
唐太宗|阴阳三十六计(二):用“瞒天过海”来欺骗敌人?你错得厉害
 唐太宗|阴阳三十六计(二):用“瞒天过海”来欺骗敌人?你错得厉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