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忘掉武侠影视和小说,告诉你最真实,完整的少林寺千年历史( 五 )


少林寺饱受明清鼎革兵燹的摧残,又与清政府关系紧张,处境异常艰难,康熙十八年(1679)顾炎武游少林寺时,见寺僧缺粮,大量外逃,一片狼藉。这也迫使众多身怀绝技的武僧背井离寺。迫于生计,他们或当镖师,或开馆授徒,或街头卖艺。个别武僧则倚仗武艺,恣意妄为,甚至成为清王朝的异己,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清统治者敏感意识到了此问题的严重性。
后期,清政府对少林寺改为怀柔政策。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封府知府王启绪至寺,并倡议重修千佛殿。河南巡抚徐绩等官员踊跃捐资,至乾隆四十一年工竣嘉庆八年(1803)河南道员麟庆至少林寺,表示若只为保山护寺,寺僧可以习武,随后观看武僧比武。这种政策调整始于康熙中后期,今日少林寺所挂匾额即为康熙所题,在乾隆年间达到高潮,其显著标志是康熙帝颁赐御书匾额,雍正帝大规模整修少林寺及乾隆帝赐《大藏经》并驾临。
 少林寺|忘掉武侠影视和小说,告诉你最真实,完整的少林寺千年历史
文章插图
金庸的《鹿鼎记》中,就采用了清朝对少林怀柔的历史背景,而非火烧少林寺的
随着时光流逝和清朝的统治日益稳固,少林僧众恋明怨清情结日趋淡化。同时他们从所受清廷压制中也逐渐明白了佛教的盛衰“每系于时君之好恶”,遂对示好的清政府投桃报李,频送秋波。不仅在乾隆帝驾临少林寺时殷勤备至,事后立御制诗碑,建御碑亭、御座房,竭力显示自己的忠心敬意。
便即使如此,清廷也没有放松对少林寺的警惕。乾隆四十年(1775)五月,乾隆帝闻知河南巡抚徐绩聘请少林武僧到兵营教习武艺,急忙发谕旨阻止、痛斥徐氏道:僧人既经出家,即应恪守清规,以柔和忍辱为主,岂容习为击刺,好勇逞强?有地方之责者闻之,尚当设法潜移默化,何可转行招致传授,令售其技乎?……著传谕申饬,并令将召致各僧即行遣回。乾隆帝持此坚决反对态度,意味着少林武术在政治,军事领域谋求发展已不可能,仅余民间社会这唯一的发展空间了。
至清末民初,少林寺仅存僧人200余名,田地2870余亩,已今非昔比。少林寺日趋衰落使少林武术饱受池鱼之殃,而它与清政府的关系无根本改善既令少林武术在政治领域无法发展,而在民间,少林武僧或当镖师,或做教头,或落草为寇,甚至沦落街头、靠卖艺糊口。
 少林寺|忘掉武侠影视和小说,告诉你最真实,完整的少林寺千年历史
文章插图
 少林寺|忘掉武侠影视和小说,告诉你最真实,完整的少林寺千年历史
文章插图
 少林寺|忘掉武侠影视和小说,告诉你最真实,完整的少林寺千年历史
文章插图
民国时代的老照片,被焚毁前的少林寺
最后说一下民间传说中的清廷火烧少林寺,当然在现实中并未发生,但这个出自反清宣传的故事,反映的是清前期清政府与少林寺的矛盾。据《清廷火烧少林寺新辩》一文考证,这一传说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其原型有三:
(一)清初福建沿海迁界事件 郑成功退居台湾后,清廷为了阻止郑成功和大陆沿海的联系,推行了迁界政策,禁令颁布之后,由于沿海人民不愿搬离家园而多有激烈抵抗,因此清廷展开了残酷的烧杀掳掠。清福建总督李率泰领大队舟师攻入铜山,杀民众一万余人,逼逐全岛三四万百姓‘迁界’入徙漳州、潮州内地,岛上寺庙皆被焚毁,顿做废墟。此际,不少香花僧与岛民一起抗争而亡,古来寺亦于此时毁废。”古来寺、长林寺都是源承“有南少林之誉”的仙游九座寺法脉。
(二)雍正强拆门房事件 作为明代准军事武装,为维护朱明统治起过“保邦靖世”作用的少林僧人不满外族的入主,多次藏匿反清人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在河东总督王士俊关于全面整修少林寺的奏折上御批曰:“朕览图内,门头二十五房,距寺较远,零星散处,俱不在此寺之内。向来直省房头僧人,类多不守清规,妄行生事,为释门败种。难于稽查管束,应将所有房屋俱拆……钦此。”雍正皇帝严厉斥责少林房头僧人,则是表明这与房头僧人们的反清迹象与言行有关。他下令将门头二十五房悉数拆毁,可想而知这次强行拆除或焚毁,势必遭到反抗,此一事件应为“火烧少林寺”传说又一现实原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