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古人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从不问多少钱,店小二也不数银子?

“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本本精彩绝伦的武侠小说描幕着一个又一个起伏跌宕的故事,在世人眼前呈现出全然不同的另一世界。
而故事当中一个个有血有肉豪情干云的角色令人心神往之,因此才有小时候拎上一柄木刀木剑漫山遍野的撒欢,“蹂躏”那些花花草草。
关于武侠小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些故事当中的大侠在一餐酒足饭饱之后,随手抛在桌上一把银子,而后潇洒提剑转身便走,留下一句“不用找了!”店小二匆匆上前看也不看便将银子一把揣入怀中高声道,“客官慢走。”
古代吃饭
难道古人吃完饭就是直接放下银子,不问这一餐酒水美食到底用去多少银子,而店小二也不数钱,就此随意给点就好?
当然并非如此,这一幕只存在于小说以及影视之中,毕竟一篇故事的时间跨度很大而且还要掌握好节奏,在有限的空间内填充上更多的实质性内容,使得剧情更加饱满,因此一些繁琐的过程难免会有所简化。
同时古人吃饭用银子结账不仅没有那么随意,而且颇为繁琐。
如果在小说抑或是影视剧当中长篇赘述的话难免会令人心生厌倦,而省去这一麻烦的同时更能呈现一种大侠的潇洒与不拘小节,另外还能让看客平添一种颇为向往的代入感,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大可不必纠结于这一现象,只是故事当中一种常见的描幕手法而已。而实际上古人无论吃饭还是其余花钱的地方,如果使用银子结账的话是颇为麻烦不便的。
古代货币制度
中国古代货币作为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货币之一源远流长,迄今为止已然历经三四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极具东方色彩的中国货币体系,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
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全国统一的货币形成于秦国一统之初。
在此之前因为国家众多的缘故,各式各样的货币杂乱无章,使得不同货币难以用作日常用度,而秦国一统六国之后货币才得以统一,人不人之间的交易也因此更为便捷。
而作为古代三大基础货币之一,银子的使用始于汉代盛行于明清两代。
关于古代的影视剧与小说当中也时常出现一种混肴视听令人疑惑的荒诞景象,一两白银用来买两个馒头一碗面条,一位富家子弟花前月下一夜用去银子几十万两眼也不眨……诸如此类层出不穷。
例如清朝时期5两银子便抵上一个贫民一年的花销,倘若一家四口人加起来则需要二十余两。
然而实质上这些贫农一年的收入不过就在20两左右,这还是建立在自家田地的基础上。若是租地,便只有8两,9两左右,难以糊口。
若是以银子直接进行交易,根本难以实现。
而金银铜板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一两银子一般相当于一贯铜钱即一千文,一两黄金则相当于10两白银,不过也会因朝代不同随着物价增减而发生变化。
银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生活离不开利之一字,自然也离不开货币。
不同朝代银两的价值也都有所不同,所以现在一般推算任何一种货币的价值都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计算,对中国人而言千年不变的流通商品就是大米。
因此对于各类货币的价值计算时常以和平年间的米价作为推算的一项重要依据。
古人|为何古人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从不问多少钱,店小二也不数银子?】当然米价也会随着当年的收成状况上下波动,因而作为推算标准并不能做到准确无误。
例如唐代贞观年间物资富庶,一斗米只需要5文钱,一贯铜钱折一两银子可以买上200斗米即20石米。当时一石为59公斤,即一两银子相当于118公斤大米。
而到了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只能买两石米,当时一石为94公斤,即一两银子只能买188公斤大米。
因此,在无论哪一个朝代,一两银子的数目以及价值虽然有所波动但价值皆非一餐一饭可以用尽的。


推荐阅读